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對于女性來說,懷胎十月是生命中特殊的時期。在產檢過程中醫生會交代,從孕中晚期開始要補鈣。可有的準媽媽有膽結石、腎結石,她們擔心補鈣過量會加重病情。那該怎么辦,還補不補?
有了結石還補鈣嗎?
回答是肯定的。孕期補鈣較之于形成結石,前者更為重要。因為鈣是胎兒骨骼生長發育所必須,胎兒會源源不斷地從母體攝取,如果孕婦鈣的攝入量不足,無疑會加重母體缺鈣。
只要選擇好補鈣食物和藥品,掌握正確的補鈣時機和時間,一般不會加重結石。退一步說即使出現腎絞痛癥狀,也有安全有效的處理方法,等生產完平穩度過產褥期,再處理結石即可。
什么時間補鈣不會加重結石?
有些準媽媽曾經得過膽結石、腎結石,即使懷孕前沒有結石的孕婦,在懷孕后由于增大的子宮壓迫輸尿管,使輸尿管蠕動減慢、尿液流速減緩,尿液中的鈣成分也容易沉積下來形成結石,造成妊娠期腎絞痛發作。因此很多孕婦擔心補充鈣劑后會形成結石或加重結石而不敢補鈣。其實,只要選好補鈣的時機,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鈣劑應該選擇在餐中與食物同服。這樣補鈣的好處在于:一是鈣劑須變成離子鈣才能被人體吸收,而胃酸是使鈣劑變成離子鈣的最好幫手。當準媽媽開始吃飯咀嚼時,胃開始分泌胃液,胃液的主要成分是胃酸,餐中吃下鈣劑正中“胃酸”下懷,大量的離子鈣被人體高效吸收。二是腎結石最常見的成分是草酸鈣,人每天都會或多或少地從食物中吸收草酸(含草酸高的食物有菠菜、豆類、芹菜、葡萄、青椒、香菜、草莓、酒精、咖啡因、巧克力、羊肉以及紅茶等),血液中的草酸越多,其與鈣結合的機會越大,形成結石的可能越大。在餐中服用鈣劑,部分離子鈣可以與食物中的草酸結合,變成草酸鈣從腸道排出,于是草酸進入血液的機會減少,相應成結成石的機會也會減少。當然,離子鈣與草酸結合后,其吸收入血也減少,不過準媽媽不必擔心,損失那么一點點,不會影響補鈣效果。
出現什么情況提示有結石?
即使是平時注意了在吃飯的中間補鈣,可有些準媽媽還是會擔心自己長結石,甚至出現妊娠期腎絞痛癥狀。哪些癥狀提示可能有結石了呢?
首先是注意區別腰痛。在孕期,尤其是孕晚期,由于增大的胎兒的下墜作用,很多孕婦都會出現腰痛,但此腰痛非彼腰痛。增大的子宮引起的腰痛是隱隱作痛,兩側對稱,平臥可以稍緩解。而腎絞痛的腰痛是突發的劇烈腰痛,一般是單側,疼一陣、緩一陣,然后又開始疼,有時還會伴有血尿、發熱等。如果出現這些癥狀,就該上醫院就診。醫生會要求抽血、查尿、做B超等,當然這些檢查對胎兒都是安全的。醫生會使用安全有效的藥物,即使癥狀不緩解也不用擔心,不用麻醉,在輸尿管內放一根小小的支架管,就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緩解效果。總之,孕前要檢查,發現腎結石要處理,懷孕期間出現的腎絞痛也有行之有效的緩解方法。
鏈接
孕婦為什么要補鈣?
人之所以直立,是因為有強壯的骨骼支撐,而構成骨骼最重要的礦物質就是鈣。鈣從食物或藥物中吸收入血液,99%的鈣由血液中沉積到骨骼,骨骼中的鈣也不斷地從腎臟中經由尿液排出,形成了鈣的平衡。女性一旦懷孕,鈣的平衡即被打破。中國營養學會推薦,孕早期(孕12周及以前)需要量為800毫克/天,此時的寶寶是細胞分裂和器官初步發育階段,對鈣的需求不大,孕婦日常飲食足以滿足母子對鈣的需求。孕中晚期(孕13周及以后)寶寶進入快速生長期,骨骼迅速發育,需要源源不斷地從母體攝入鈣質,如果媽媽不及時的補充鈣質,就會出現小腿抽筋等神經敏感性增高的表現,嚴重時還會出現骨軟化。此時期孕婦對鈣的需要量在1000至1200毫克/天,這時日常的食物就不能滿足需要了,所以準媽媽需要額外補鈣。比如適當喝鮮牛奶,開始餐中服碳酸鈣。
北大醫院泌尿外科 宋剛
下一篇:準媽媽穿鞋的6個小常識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孕婦可以吹空調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