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胎盤早剝
正常情況下,胎兒出生后胎盤才娩出。若胎兒未出生前胎盤即從子宮壁分離即為胎盤早剝。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叫做胎盤早剝。該病是孕晚期的一種嚴重并發癥,也是孕晚期陰道出血的常見原因之一。胎盤早剝往往發病急、進展快,對母兒有生命威脅,多見于經產婦,多數在28周以后發病,約50%發生于臨產之前。其主要表現為劇烈腹痛、腰酸背痛、子宮變硬,可伴少量陰道出血。胎盤早剝如果不及時處理會危及母子生命,因此要引起重視。
◆胎盤早剝的發病機制胎盤早剝的發病機制,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確切的說法,可能與血管病變、內外創傷、子宮腔內壓力驟減或子宮靜脈壓突然升高等因素有關。常見病因為血管病變,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慢性腎炎以及外傷、宮腔壓力突然下降、子宮靜脈血回流受阻(如長期仰臥位)等。其主要病理變化是底蛻膜層出血,形成血腫,使胎盤自附著處剝離。胎盤后血腫,可以滲入子宮肌層,使肌纖維分離、斷裂、變性,而致子宮失去收縮力。血液浸潤深達子宮漿膜層時,子宮表面出現紫色淤斑,稱為子宮胎盤卒中。
◆胎盤早剝后的主要癥狀
胎盤早剝后的主要癥狀為腹痛和陰道流血。胎盤剝離面小,出血很少,可無癥狀或僅有輕度腹痛。胎盤剝離面越大,出血越多。大量隱性出血(即血液積聚在胎盤和子宮壁之間,不從陰道流出)常有突發性劇烈腹痛,子宮增大緊張,胎兒多數死亡。出血多時病人出現冷汗、面色蒼白、脈搏細弱、血壓下降等休克癥狀。
◆胎盤早剝的危害
如果胎盤早期剝離大量失血、休克、初產婦、子宮頸未開、沒有陣痛的現象,延誤診斷及治療都使愈后不好。產婦的死亡率介于0.5%~5%,多因為血液凝結病變或因出血而使心臟或腎臟功能衰竭。在嚴重的剝離案例,胎兒甚至有高達50%~80%的死亡率,15%胎死腹中,另外約50%很早就出現窘迫的情形。如果媽媽需要緊急輸血,則胎兒死亡率至少50%。
活產的胎兒也因產前缺氧、分娩受傷、早產的后遺癥而有較高的罹病率。所以胎盤早期剝離實在是一種不可輕忽的產科急癥。
◆胎盤早剝的處理
那些剝離面小,出血少,明顯癥狀的胎盤早剝,應嚴密觀察,多數還是能夠自然分娩。
可是如果已經出現胎兒窘迫情形或是臨床癥狀明顯惡化,胎兒卻無法即時娩出,或是在子宮收縮時有無法控制的出血、隱藏型出血使子宮急速脹大、痙攣的子宮因出血而癱軟等狀況時,都必須馬上分娩,因此剖宮產是必要的。分娩時建議避免使用半身麻醉,以防止明顯出血時半身麻醉所引起的深度持續性低血壓。
下一篇:年后準媽媽“去火”攻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孕26周消除水腫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