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孩子很努力,成績就是上不去?董宇輝教你檢驗孩子學習效果
分類: 最新資訊
育兒詞典
編輯 : 育兒知識
發布 : 12-06
閱讀 :223
作者:主創團·楓子網上有個很火的提問:孩子明明很努力了,可是為什么成績還是上不去?提問的媽媽說,她女兒這次期中又考砸了,從月考的23名,跌到了28名,她卻不敢批評女兒半句。因為她知道,她的女兒真的很努力了。每天,女兒早早就去了學校自習,晚上也總是學到很晚,周末也不看電視,不玩手機,總是很自覺地做作業,復習。就拿這次期中考來說,試卷拿回來,她還沒說什么,女兒就已經先把錯題都抄了三遍,還主動提出要報課學習。平時,女兒的筆記總是寫得密密麻麻,工工整整,她跟女兒講題,女兒也總是說理解了,懂了。所以這位媽媽實在想不明白:為什么女兒這么努力了,卻沒有個好成績?為什么女兒平日做題都好好的,一到考試就不行了?這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呢?評論區,有一位15年老教師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癥結所在:很多父母會陷入一個誤區,就是認為只要孩子一天到晚坐在書桌前,就是“好好學習”,就是“勤奮”。但實際上,長時間學習不等于深度思考,也不等于學進去了。所以,當孩子的付出與努力不成正比,甚至付出沒有收獲時,父母就要去辨別勤奮的真偽,分清“真”學習還是“假”用功。她教的一位學生中,就有這樣一個孩子,每天都很用功學習,常常寢室熄燈了,還要在被窩打個手電筒學習。但成績卻一直不見進步,于是,她便特意觀察了一下,結果發現:表面上,這個孩子看起來確實很努力,但事實上,他做的努力是無用功,是一種“假努力”。比如,這個孩子上課時,雖然一直很認真在記筆記,卻不分重點難點易點,只管一通照抄,抄完就隨手放一邊了,不整理也不翻看;寫作業也是,還沒有怎么琢磨,不是著急看答案,就想著問別人;做習題時,也總是貪多求數量,卻從不歸納,也沒有錯題總結。因為并沒有將知識內化成自我能力,這種努力只是無效努力,單純地耗時間。時間久了,這種假用功,還會成為孩子的擋箭牌:“我已經很努力了,成績不好,我也沒辦法。”這就是最可怕的一點,孩子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父母也無處可責備孩子。他們給自己掘了一條輕松的退路,將內心的自責與挫敗感封鎖了起來。同時,也因為沒有反思與改變,沒有深思與省悟,最終把自己困在了“用功”的假象中,畫地為牢。學習可以假裝努力,成績卻不會配合著表演假用功就像是一種隱疾,無形間吞噬了孩子們的時間和精力,孩子身心俱疲,收效卻不盡人意。所以,為人父母,要讓孩子少做無用功,就要讓孩子遠離這幾種“假用功”。1、機械式的勤奮記得作家六六在《只有歲月不我欺》這本書中提出的一個問題:從“閱讀無樂趣的科普文章、打掃衛生、刷房子、寫報告或論文”這幾個選項中,選擇一件事做一天,你選做哪樣?出乎意料的,很多人都選擇了打掃衛生或者刷房子,選擇寫論文或閱讀無樂趣的科普文章的寥寥無幾。六六說,寧可身體疲勞,不愿大腦疲勞;寧愿讓旁人看見你出工了,也不愿意自己花時間和力氣學點真知識,這就是“勤勞的偷懶”。很多孩子學習也是一樣,花大量的時間謄抄筆記,抄單詞,抄錯題,抄公式,看似忙忙碌碌,其實做的只是勞動力。老師為什么這么講,單詞背后的邏輯,錯題隱藏的陷阱,公式的靈活運用,這些真正需要花時間思考的,孩子卻一點努力都沒有做。說到底,機械式的勤奮,毫無意義,只是在用身體的勤奮掩蓋大腦的懶惰。2、低質量的勤奮紀錄片《學習的背叛》里,有一個叫葉媛的女孩,學習特別勤奮。每天,她早早就起床學習,然后就一直學到凌晨兩點才睡覺。她的計劃本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目標,為了節約時間,她甚至對吃飯、上廁所的時間都進行了限制。顯然,她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可在高中第一次大考時,395名學生中,她卻排到了315名。為什么會這樣呢?原來,她花了大量的時間學習,卻只是盲目學習,只會死記硬背。做題時,也是囫圇吞棗的態度,好像掌握了很多知識點和難題,但其實知識漏洞特別多,學得并不扎實。并且,也因為睡眠不足,導致大腦疲憊,精神不佳,上課效率低。一味的趕進度,貪多求全,為做題而做題,只是刷出了速度和數量,卻沒有刷出質量,這就是低質量勤奮。這是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根本無助于孩子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反而讓他自己陷入了無限的精力消耗。3、不專注的勤奮知乎網友@李逍遙說,自己就屬于那種一直很努力學習,但成績一直在班里墊底的孩子。他每天放學回到家,就回到房間寫作業,不看電視,也不貪玩。媽媽還多次表揚他,說他不像那些調皮的男孩,總是愛出去玩。但實際上,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心思并沒有多少在學習上面。學習的時候,他腦海里會忍不住浮現手機里的游戲;寫作業的時候,他也總是忍不住發呆、磨蹭;閱讀的時候,他也常常心不在焉,很難投入。所以雖然花了很多時間學習,但效率卻很低。這就是不專注的勤奮,人在,心不在,再努力,也只是無效努力。孩子敷衍知識,也必將被知識敷衍努力,不是熬時間,更不是看無數本書、刷無數道題。邁克爾·桑德爾曾說過:“學習的本質,不在于記住哪些知識,而在于它觸發了你的思考。”真正的努力,是看不見的,它存在于每一個思考的瞬間,每一次獨立解答的過程,每一次對知識深度理解的積累。那么,我們該如何檢驗孩子的學習效果,辨別孩子是不是假用功呢?董宇輝在線給家長總結了三招,拿來就能用。1、用默寫代替嘮叨樊登老師在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時就曾透露,自己小時候,爸爸從不嘮叨,也不盯著他的學習,而是讓他拿出一張白紙默寫。默寫對了,就是記住了。默寫不出來,也先不要看課本,而是使勁地想一下再看,這個使勁地想一下的過程,會刺激大腦形成一個有效的連接,讓大腦對這個知識點記憶深刻,達到很好的記憶效果。所以,想要了解孩子是否記住所學,不妨讓他每天默寫一下當日的知識點。當孩子把默寫做好了,也就解決了學習中百分之六七十的問題。2、用舉例代替詢問很多孩子都有這么一個問題:一聽就會,一做就錯。最根本原因,其實就是孩子根本沒懂。我以前在給女兒講題時,就常常還沒講完,她就滿口說“懂了,懂了”。結果,當這個知識點再一次出現時,她又一知半解。所以后來,我就直接讓她舉例。比如,我跟她講完“欲揚先抑”的妙處后,就會讓她運用這種手法說一段話。后來,當閱讀理解中出現這種手法時,她總是能答對這種手法的作用。并且,還常常把這種手法運用到作文中,給文章潤色。讓孩子舉例,并不是簡單地考孩子,而是鍛煉了孩子歸納、總結和思考的能力。當孩子能熟練地舉出例子,那就說明孩子對這個知識理解到位了。3、用做題代替檢查檢驗孩子是否真的學會了,最直觀的方法就是做題。題目是千變萬化的,只有抓住問題的本質和知識點考察的核心,才能更容易做到快而準確的解答。所以,當孩子能擊破各種類型題,并一題多解,做到融會貫通時,說明孩子的知識就是學扎實了。這里,有一點需要注意,做題不是刷題,而是針對性的訓練,讓他們用心去投入每一題,用思維去質疑、去解答。這樣,雖然消耗的時間久了一點,但效果卻遠比盲目的刷一張紙卷子好。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過程很重要,結果也很重要孩子如果把學習當成演戲,即便再深情再投入,也是注定是沒有“票房”的。所以,當孩子辛苦耕耘卻沒有收獲時,不要替他找借口,而要他好好問問自己:“我,真的努力了嗎?”同時,也要告訴孩子:學習不是一場自欺欺人的感動,只有跳出“假勤奮”陷阱,才能在學習上收獲“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