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許家印時刻
分類: 最新資訊
育兒詞典
編輯 : 育兒知識
發布 : 03-27
閱讀 :277
2014年做恒大冰泉時,許家印給團隊立下了銷售額的軍令狀,并且強調“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作為引領礦泉水消費升級的新生品牌,當時恒大冰泉賣得比同容量的可樂雪碧都要貴,結果總經理潘永卓沒能完成十個億的銷售目標,很快被撤了職。頂替潘永卓的是后來的恒大汽車總裁劉永灼,聰明的劉永灼很了解許主席,于是在十個月時間內狂砸了十幾個億的廣告,最終完成了十億的銷售額。果然,許家印很滿意。那時許家印還不是一鯨落萬物生人人喊打的資本家,他這種對結果的執念,被媒體評價是來自于西方的企業家精神,“這讓他們的事業所向披靡”。在許家印展現企業家精神的同一年,特斯拉面臨的困境和今天如出一轍,銷量不及預期,股價大幅下跌,焦頭爛額中馬斯克大概率是沒喝過許主席的恒大冰泉,但如果他聽說許家印為了銷量目標不擇手段的故事,現在正全世界打骨折價賣車的馬斯克肯定得直呼一句老鄉內行。今年3月,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透露自己正在創作《秘密宏圖》第三章,內容是關于極致規模。按照馬斯克的計劃,特斯拉每年銷量將按照50%的速度增長,2030年整體規模會達到2000萬輛/每年。他說特斯拉“具有抗衰退”的能力:“無論刮風下雨,我們都會踩著金屬踏板前進。因此,無論經濟衰退與否,我們都不會減少汽車的產量?!苯Y果三季度財報一出來,馬斯克一看想完成2022年目標,第四季度交付的車輛不能低于59萬輛,這幾乎相當于三季度銷量2倍了,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馬斯克是懂企業家精神的,三季度財報出來后,10月份火速開始降價促銷,直到上周五再次降價,直接引發了各地動輒上百人規模的老車主維權, 有老車主把自家的狗都牽進了特斯拉店里吃免費零食,原因無它:如果你在今年四季度前買了一輛特斯拉Model 3 ,短短3個月,你的車降價了整整5萬塊,老車主開著車出門,每看到一輛嶄新的特斯拉,都想起自己剛丟了5萬塊錢,這感覺能不扎心嗎。當然了,降價促銷的地方也不只是中國,為了讓美國消費者趕緊提車,特斯拉把從2023年3月份開始拜登新政補貼的7500美元提前自討腰包補上,歐洲、加拿大、韓國、日本、墨西哥等國家也都應降盡降。隨著降價潮而來的,是特斯拉股價一路雪崩。2023年第一天特斯拉跌沒了400億美元,幾乎相當于蔚小理三家總和,以人民幣計的話,從2021年9月到現在,短短一年多馬斯克個人身家跌沒了一萬三千多億元,創下了吉尼斯世界最快財富縮水紀錄。這幾天關于特斯拉降價促銷、股價雪崩的觀點有很多,最常見的一種說法就是它的產品沒競爭力了,理由是庫存越積越多,汽車不好賣了,只能降價促銷,中國電動車品牌的好日子就要開始了。但跟進降價的小鵬、華為問界M5/M7、領跑、福特電馬這些公司可能沒有媒體這么樂觀,三季度財報單車利潤7萬塊的特斯拉,即使按照上周最多一款降4萬塊來算,每賣一輛還是含淚賺3萬,而跟進降價的這幾位整車毛利有的還是負數,剛開始賺錢的也只有個7%、10%出頭的毛利,2023年補貼沒了,還要降價打價格戰,是不是一件開心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很多人看到這里,可能會覺得你什么意思,如果特斯拉降價促銷對它來說是件好事,那怎么開年第一天股價就跌沒了蔚小理三家市值總和?二級市場拿真金白銀炒股的都不看好,你這是收黑錢給它公關洗地呢?長期關注我們公號知道,我們一直關注和支持的都是中國產業升級和國產品牌崛起,特斯拉當然不是沒有問題,但所有問題可能都是資本市場對于這家公司未來不確定性問題的提前兌現。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這是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近5個季度的庫存數據:2021年Q3: -4,174輛2021年Q4: 1,181輛2022年Q1: -3,287輛2022年Q2: 2,646輛2022年Q3: 9,095輛2022年10月: 16002輛很容易就能看出來,從2021年三季度特斯拉生產的車供不應求,到2022年10月倉庫里躺著一萬六千輛車等訂單,單看這組數據,很容易得出結論:庫存越積越多,肯定是消費者不追捧了,都不買現在只能打折賣了唄。但這個結論能經得起推敲嗎?看庫存數不能只看銷售端而不看生產端。今年8月份,上海超級工廠在完成升級改造計劃后,產能爬坡到了驚人的110萬輛,增長了127%,再加上全球其它三大超級工廠合計100多萬輛的產能,再也不會出現之前有訂單但產能跟不上的情況了。但問題在于,當生產能力超出訂單需求很多的時候,該怎么重新合理規劃自己的產能呢?我們來看看馬斯克是怎么規劃的。根據披露的數據,2022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為131萬輛,相比2021年增長了40%,未完成50%的銷量目標,但大家注意看它的產量:2022年,特斯拉共生產了137萬輛,較2021年增長約47%。也就是說,在三季度看完財報,馬斯克明知今年可能完不成50%的銷量增長目標,但四季度初生產規劃依然是照著50%增長量來的,如果不是因為庫存太多,12月份上海超級工廠緊急停產了一周,最終完成50%的增產目標肯定沒問題。特斯拉今天正面臨的高庫存、降價促銷的混亂局面,大概率馬斯克也是有心理預期的——否則從四季度開始就可以根據訂單儲備減產了,這樣庫存數也能好看點,但馬斯克選擇即使降價也要完成他《秘密宏圖》第三章制定的銷量計劃?;蛘哒f,如今特斯拉由于高庫存、大降價導致在資本市場上的拉胯表現,有一部分原因也是馬斯克自找的——而并非是突發的。那么,我們到底該如何客觀評價特斯拉在2022年的真實表現,尤其是在中國市場上的表現呢?特斯拉2022年全球銷量只增長了40%,既定目標是50%,很多人一看就覺得非常拉胯,但還是那個問題,數據有時候具有迷惑性,實際上特斯拉2022年在中國和美國這倆最大的市場(按照2021年數據,中美市場大約各占總銷量30%),都完成了50%的增長目標,前11個月中國市場更是增長了59%,拖特斯拉后腿的是除中美之外市場的銷量。有人說這也不能證明特斯拉在中國市場表現不差,因為即使特斯拉全年在中國市場增長了59%,但2022年中國新能源車總銷量可是增長了超過100%啊,你特斯拉都跟不上大盤普漲的幅度,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同樣是不及格的。這也是很多媒體分析的觀點,但這個說法真的有道理嗎?我們來看這樣一組數據,在中國新能源車總銷量增長超過100%的前提下,看我們熟悉的新勢力蔚小理三家的表現:相對于2021年,2022年理想汽車實現了全年銷量增長47.25%,小鵬汽車實現了同比增長23%,蔚來汽車實現同比增長34%。發現了沒有,這些國產明星車企也都沒有完成普漲超過100%的目標,事實上,我只看到比亞迪一家企業像個怪物一樣真的在大基礎銷量上實現了超100%增長,那整體超過100%的普漲數據是怎么實現的呢?答案是新進來的玩家變多了。相信很多人也會有這種感覺,轉型賣電動車的傳統汽車公司越來越多了,抖音上說車的網紅隔三差五就能給你推薦款沒聽過名字的新電車,但當整個盤子變大后,各家在銷量增長的同時所占的市場份額也已經被稀釋了。重新審視一下,特斯拉2022年在中國1-11月銷量增長59%的數據到底拉不拉垮?我相信馬斯克作為公司老板,最有發言權。根據路透社2022年12月報道,因為在中國工作出色,特斯拉中國區總裁朱曉彤已正式接管北美地區的銷售、服務和交付工作。原本負責北美銷售工作的特斯拉副總裁 Troy Jones由向馬斯克本人直接匯報,改為向朱曉彤直接匯報。同時,中國、日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特斯拉國家負責人也繼續向朱匯報。朱曉彤被國外媒體解讀為實際上的特斯拉二號人物,是貨真價實外企中最有權勢的中國人。很顯然,馬斯克或許對2022年特斯拉全球總銷量不滿意,但對于朱曉彤的工作以及中國區的銷量增長,心里應該是沒意見的。頂著圍繞“剎車失靈”“林志穎車禍”等產生的多次新聞輿論危機,以及自動駕駛上的核心優勢FSD(全自動駕駛功能)在中國還不能用的劣勢,特斯拉2022年在中國市場的銷量表現,可以用恐怖如斯來形容了。所以,特斯拉2022年在中國市場上的銷量表現,跟大家看到它在打折、在促銷后想當然的想法并不一樣,真沒有那么拉胯。那特斯拉現在股價大跌,華爾街資本狂懟它在中國競爭力下降,特斯拉空頭已經豪賺150億美元背后的核心邏輯又是什么呢?一個關鍵點在于,現在有一種趨勢,一種特斯拉明年可能真正開始賣得差的趨勢,并且造成這種趨勢的問題已經很明顯了,但馬斯克忙著買推特,長時間的精力完全不放在特斯拉身上,好像絲毫沒有要解決問題的態度。馬斯克的態度就是特斯拉最大的問題。明明在中國市場上類似智能語音、車機系統、高級別輔助駕駛本土化等方面,已經沒有中國電動車的好用了,但為什么你一點都不急呢?還抱著水槽搖搖晃晃地跑推特總部,忙著給推特程序員畢業呢?你轉頭回來好好搞車,咱作為全球最賺錢的電動車公司,還差程序員節流那點小錢嗎?如果說,2023年國產車面臨最大的難題是國補取消,要跟降價的特斯拉打白刃戰的話,那資本市場也在等馬斯克給一個答復,那就是上面這些已經顯露的問題真的傲慢到不改了嗎?中期改款真的沒消息了嗎?我不相信馬斯克真的會無動于衷。尾聲鋪墊這么多,并不是想唱衰國產新能源車企,相反我也覺得國產車企確實有一個很大的優勢,但這個優勢,并不是特斯拉正在降價促銷,而是中國的市場優勢。2022年,美國終于越過了電動汽車的一個主要門檻:銷量在新車銷量中占到了5%。但5%是個什么水平呢?這是中國2018年的水平,2022年我們電動車的滲透率已經超過了25%。同樣在銷售的絕對數量上,雖然美國年底統計還沒出,但前11個月中國電動車銷售的絕對數量上也是數倍于美國。2020年美國每賣5輛電動車,4輛是特斯拉,市占率是80%;2021年美國每賣3輛電動車,2輛是特斯拉,市占率是66.7%;2022年美國每賣2輛電動車,1輛是特斯拉,市占率依然高達50%。但這么能打的特斯拉在中國市場上,2022年1-12月累計市占率也只有11%,翻翻美國其他車企的數據看看吧,除了特斯拉就沒有一個能打的,而中國你會覺得即使再倒閉幾家,剩下的個頂個也是更能打的。為什么?就是因為國家提前布局,中國先有了這么大的市場,讓中國車企在過去幾年能夠快速完成技術迭代,并且在極致的品牌內卷中,變得更加有競爭力了。就好像在國內卷了好多年短視頻、直播的字節跳動,帶著Tiktok出海后,才猛然間發現原來國外的互聯網公司包括Facebook在內的競品都這么不經打。但中國的市場優勢,也不會給國產車企留下太多的時間了。特斯拉甫一來到中國,像個技術極客,現在它產品力看起來沒有那么強了,但卻也變得更加務實了,它正在用自己的規模優勢打一場樸素的價格戰,要用更大的市場份額和利潤,為自己爭取時間——爭取進化特斯拉的時間。2023年國補取消,特斯拉降價促銷,這當然不是國產新能源車企秦始皇摸電門的開始,而是中國車企尤其是同價位競爭車企迎來了自己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前蘇聯偉大衛國戰爭的主要轉折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血腥和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是一場勝利者與失敗者的傷亡人數差不多的慘勝。當面對一個看似強大到不可戰勝的對手,我們需要這樣一場慘勝??嵬鎸嶒炇艺砭庉嬍装l于微信公眾號:酷玩實驗室(ID:coollabs)如需轉載,請后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