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由此拉開了月子的序幕。擺在“月子媽媽”面前的事兒一點也不比“孕媽媽”少,所以你必須在關心新生寶寶的同時也留一份關愛給自己,一絲不茍地做好產后養護,切莫做產后“馬大哈”哦!
Tips:坐月子與做月子
產后養護不外乎“坐月子”與“做月子”兩件大事:
“坐月子”主要指產后休養,如臥床、靜養等。
“做月子”則包括護理、適時且適度活動、食補食療、定時檢查等。
產后養護10要點
為什么要坐月子呢?因為生孩子是一件很傷身體的事,如骨頭裂縫(又稱恥離癥)、出血等,必須通過一段時間修養來恢復,否則將遺留下種種遺憾。養護要點有——
1.多休息
分娩過程消耗了大量的體力,分娩后又有喂奶、換尿布、做清潔衛生等諸多事宜,故爭取時間休息非常重要。月子頭一天需要臥床靜養,尤其是要睡好覺。
2.及早開奶
產后半小時即應開奶。此時的奶水稱為初乳,特點是含有大量抗體與免疫物質,對寶寶可謂金不換的“食糧”。同時,寶寶的吸吮刺激可反射性地引起子宮收縮,加快子宮復原,故而是一件一舉兩得的大好事。
3.觀察出血量
產后出血是導致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應列為月子第一天特別注意的問題,診斷標準是出血量大于500毫升,需要緊急入院處理。
4.留意異常惡露
正常惡露是孕媽媽分娩后的一種生理現象,其顏色由最初的鮮紅到淺紅到最后變成白色,排出量先多后少(平均總量約為500-1000毫升),有血腥味,但無特殊臭氣,自然分娩者約2-3周排凈,極少數產婦可能持續4周甚至2個月才可排凈。
“月子媽媽”的觀察重點是留意有否異常惡露出現,如惡露持續時間超過了正常時限,如產后第3周仍有惡露淋漓不止,應及時就醫。
5.多喝水、防便秘
喝水有助于盡快排出產后第一次小便。三餐多吃點富含膳食纖維(如山芋、粗糧、綠葉蔬菜)、水分(如雪梨等水果)、有機酸(如酸奶)、不飽和脂肪酸(如花生米、松子仁、黑芝麻、瓜子仁)以及促進腸蠕動(如蜂蜜、香蕉、芋頭、蘋果)的食品,防止便秘。
可適當增加一些如豬肝、紅糖等有利于惡露排出的食物,但紅糖不宜服食過久,以7-10天為度,過久反會使惡露增多,不利于子宮恢復。
6.產后洗浴
月子媽媽汗腺活躍,出汗多,加上乳房淌奶,陰道又有惡露排泄,全身發粘,需要比平時更講究衛生。專家建議自然分娩者第2天即可用溫水淋浴,但淋浴時間不宜太長,5分鐘左右即可;剖宮產者6天拆線后也可淋浴,但要用防水手術膜保護好手術切口部位,或在淋浴完畢后,用溫熱的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傷口,以防感染。
產后2周開始,每天都可以享受沐浴,但產后6周內應避免盆浴,以免盆中的污水進入陰道內,引起產褥感染。同時,浴室空氣要流通,溫度保持常溫,每次淋浴5-10分鐘,淋浴水溫以36℃-38℃為宜,不要因天熱就用較涼的水淋浴,這樣容易引起惡露排出不暢,導致腹痛及日后月經不調。
順產側切的護理
會陰切開是輔助分娩的一個重要手段,但也留下了創傷,位置又是前靠陰道后鄰肛門,細菌繁多,加上排便以及惡露排出,都可能使傷口受到污染而出現險情,故一定要注意護理。
●應向會陰傷口的對側保持臥位或坐位至少有兩點好處:一是可使產后惡露盡量不侵及傷口;二是改善局部傷口的血液循環,促進傷口愈合。
●外陰傷口腫脹疼痛可用95%酒精紗布或50%硫酸鎂濕敷外陰。
●保持外陰清潔,勤換會陰墊及內衣褲每天(特別是大小便后)用0.1%的新潔爾滅溶液沖洗外陰1-2次,直至傷口拆線。拆線后,如惡露沒有干凈,仍須堅持每天用溫開水洗外陰1-2次。
●保持大便通暢防止掙便使傷口裂開,必要時可服些輕瀉劑,如蜂蜜、果導片等。
●采用坐式大便若用蹲式,應避免蹲坑時間過長。
●不宜運動拆線后傷口愈合尚不牢固,不宜過多走動,也不要進行動作太大的鍛煉。
●出現險情如傷口血腫、傷口感染、拆線后傷口裂開等,及時向醫生求助。
●產后一周內吃少渣飲食包括牛奶、蛋藕粉、藕粉、蛋湯、米湯、稀粥等半流質食物,可避免形成難以排出的硬便,影響會陰傷口愈合。
●多吃促進傷口修復的食物如高蛋白食品、新鮮青菜和水果。多喝點豬蹄湯,不吃辛辣和刺激性食物。適當吃些粗糧。
●傷口未愈合前少吃魚類因為魚肉含有較多20碳5烯酸,能抑制血小板的凝集作用而誘發出血,有延長傷口愈合之虞。
剖宮產的護理
如果孕媽媽是選擇剖宮產手術的,那么,在產后也要做好傷口的護理工作。
1、護理要點
●傷口未愈合前不要弄濕或弄臟,如果不慎弄濕了,必須立即擦干。
●傷口上貼的美容膠與覆蓋的紗布,須遵照醫囑處理。自貼透氣紙膠帶須與傷口平整密合,以壓迫疤痕,避免其變寬變厚。一般3-4天更換一次,滿月后貼一層即可,持續3-6個月。
●傷口結痂后切勿用手抓撓,讓其自然脫落為好。
●傷口一旦有紅腫、灼熱、劇痛、滲出物等情形,及時到醫院檢查。
●睡覺以硬板床為佳,宜多采用左側臥位,利于血液循環,并注意經常更換睡姿。不宜平臥,因手術后麻醉藥作用消失,傷口產生痛感,而平臥位子宮收縮疼痛最為敏感,宜使身體和床成20-30度角。
●取下傷口紗布后,先覆蓋一條干毛巾,再圍上束腹帶,以減少摩擦不適感。
●在咳嗽、笑以及下床前,以手及束腹帶固定傷口部位。下床時先行側臥,以手支撐身體起床,避免直接用腹部力量坐起。淋浴須待手術一周之后,之前只可擦澡。
●不宜完全靜臥。手術后一旦知覺恢復即應進行肢體活動,24小時后練習翻身、起坐,并下床緩慢活動,以增強胃腸蠕動,預防腸粘連以及血栓形成而引起的栓塞。
● 3-4小時排一次尿,并留意排尿時是否有灼熱或刺痛的感覺,防止尿道感染。
●產后第7天與第42天到醫院復診一次。
2、預防傷口瘢痕
●充分均衡的營養能夠有效地促進傷口愈合,減少瘢痕。故一旦決定剖宮產,產婦在產前或產后都要加強營養,多吃瘦肉、魚、蛋、奶以及果蔬(產后一周內暫不吃蛋、魚、奶等),以補足蛋白質、維生素以及鋅、鐵、鈣等礦物元素。
●積極治療可能存在的慢性病,如營養不良、貧血、糖尿病等。這些疾病不利于傷口愈合,卻有利于瘢痕產生。
●保持傷口清潔,積極預防感染。對于透氣紙膠帶過敏的產婦,可在醫生指導下改用矽膠,每天用手指頭輕輕按摩傷口3-5分鐘,可減少瘢痕產生。避免陽光直接曝曬傷口或吃深色食物,以免瘢痕顏色加深。
●適當采用蠟療、磁療、超短波等療法,對瘢痕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TIPS:什么是傷口瘢痕?
傷口瘢痕實質上是皮膚上的一種結締組織瘤,是以具有持續性強大增生力為特點的瘢痕,常表現為向四周健全皮膚呈蟹足樣浸潤的形象,病變隆出皮面,高低不平,形狀不規則,質硬韌,多感奇癢難忍。
3、吃好一日三餐
剖宮產的媽媽尤其要在飲食上有所注意,這不僅對自己有好處,也對寶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術后一周內禁食蛋類及牛奶,防止肚子脹氣。另外,魚類也應暫時限制,以免妨礙術后止血以及傷口愈合。一周后即可開禁,以補充優質高蛋白,促進組織修復。
●避免咖啡、茶、辣椒、酒等刺激性食物以及油膩食物、發酵食物、生冷類食物。
●多吃點蔬菜、水果等纖維素較豐的食物,以促進腸蠕動,預防便秘。
●由于手術失血,不妨多吃點富含鐵質的食品。
下一篇:如何預防產后月經異常?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坐月子應牢記這些保健要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