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美好的生活中除了各種炫目的色彩,還有種種動聽的旋律。媽媽最愛的事情,莫過于清晨細細聽著寶寶微微的呼吸聲,稚嫩卻有活力的心跳聲,以及寶寶那一聲聲稚嫩的“媽媽”了。
但是你知道嗎?并不是每種聲音的獲得都是理所當然,耳朵很容易因為一些不良習慣而受到傷害。一些用藥錯誤,也可能影響到全家人的聽力呢!
數據顯示,現代社會中,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環境的變化,正在讓越來越多的媽媽患上耳部疾病,失聰的人正在增加。目前,我國有聽力語言障礙的人數達2057萬,居我國各類殘疾人之首,聽力損傷離我們不再遙遠。尤其是有了寶寶后,媽媽的生活變得不太規律,比較勞累,更容易因為平時對健康的忽略而傷害到耳朵的健康。
其實要保護我們的耳朵,預防聽力損傷不算太難,注意呵護有關耳朵的細節,可是讓我們能夠一直清晰地聆聽天使聲音的前提哦!
注意科學用藥
因為媽媽生產后身體相對虛弱,家務的繁多也比較疲憊,比平時會更容易生病。很多媽媽過于粗心,在用藥方面不注意,這正是傷害耳朵健康的一個因素呢。
錯誤習慣容易傷害耳朵健康
其實很多的耳部疾病,都是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不注意造成的,只要避免這些不良習慣,其實耳朵也可以很健康!
1.感冒引起的中耳炎
耳朵嗡嗡作響?夜深人靜時甚至無法入睡?你就要注意了,也許因為平時對身體健康的不注意,已經影響到了聽力。其實上呼吸道感染不注意治療的話,也容易引起中耳炎,尤其冬季寒冷,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等疾病經常出現,如果大意,炎癥蔓延到中耳,引起分泌性中耳炎,不及時治療,往往可進展為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甚至很容易讓中耳炎反復發作,最終引起耳聾。因此,如果有感冒等癥狀,要及時治療。
2.疲憊引發的突發性耳聾
生完寶寶后,媽媽變得更加繁忙了,好像總有做不完的工作,做不完的家務。每天睡得越來越晚,到周末也沒辦法好好休息一下,因此感覺焦頭爛額,身心疲憊,到夜里會感覺到頭暈目眩,耳朵嗡嗡作響。這時你可就要多注意了!小心會引發突發性耳聾呢!
工作壓力、情緒刺激、噪音污染、酒精吸煙、不規律的生活習慣等等都有可能引發突發性耳聾。而且最近此類病發的媽媽患者越來越多。臨床普遍認為,這主要與血管病變、病毒感染、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內分泌功能失調等有關。媽媽生活不規律的話,很容易因為內分泌功能失調引發耳部疾病。
有很多媽媽覺得耳鳴是因為著急或過度疲憊引起的,因而放松警惕,覺得休息下就好。實際上很多耳朵損傷是不可逆的,如果出現情況,一定要馬上就醫,盡早治療。
3.過度使用耳機
因為怕開出聲音影響寶寶睡眠,不少媽媽選擇在家佩戴耳機聽音樂或看電視,在使用電腦的時候也盡量佩戴耳機。但實際上,長期使用耳機已經成為損害耳部健康的一個重要誘因。
長時間佩戴耳機,即便聲音不大,也容易引起噪聲性耳聾。有的時候身處比較嘈雜的環境,如酒吧、KTV等,也容易引起噪聲性耳聾。雖然少數輕度突發性耳聾可以自愈,但絕大部分患者要依靠藥物治療才能恢復聽力。因此,一旦出現聽力減退、耳鳴、耳悶等癥狀要盡早就醫。否則,時間一長,會造成不可逆。因此,最好減少佩戴耳機的時間。盡量到寶寶不在的房間去用電腦,開出一點點聲音是沒問題的哦!
4.小心耳朵發炎引發耳聾
你知道嗎?如果穿耳洞后沒有護理好,也會讓耳朵產生炎癥。如果想打耳洞,那么一定要注意清潔,經常用酒精擦拭,如果耳環刺激耳部,應當及時更換。千萬別自己吃點兒抗生素,因此不去就醫,反而容易將炎癥惡化,甚至造成耳聾。
除此之外,游泳時不注意擦干耳朵,用硬物掏耳朵等習慣,也容易引發耳部的炎癥哦!
Tips:
1.分泌性中耳炎和化膿性中耳炎是造成家庭成員不同程度耳聾的罪魁禍首。早期中耳炎的癥狀如有耳鳴、輕微的耳痛不容易被發覺,時常被忽視而失去最佳治療時間。因此不能輕視。
2.遠離突發性耳聾,平時媽媽們要注意勞逸結合,多參加體育鍛煉,同時配以合理的膳食、均衡的營養,增強身體免疫力。
3.盡量避免去太嘈雜的地方,如果身處高噪聲的環境,要佩戴耳罩或耳塞。不要長時間用耳機聽音樂或電視,音量別太高。
4.耳垢其實是一種天然保護外耳道的分泌物,不需經常清理,每天只要清洗耳廓便可。不要以為棉花棒是較佳的潔耳工具,其實這只會將大部分耳垢推得更深入耳孔,形成嵌塞,而棉花球也可能遺留在耳道內。
5.洗浴時可以用棉花球塞耳,防止污水流入耳道。游泳時要用防水耳塞。
下一篇:新媽媽防脫“三字經”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坐月子”應掌握五大訣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