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有時候會把更多的精力給了寶寶,卻忽略了媽媽產后的“疼”。其實不管采用哪一種生產方式,都很疼。很多準媽媽經常會向有過生育的媽媽請教:產后傷口會疼多久呢?
目前主要有兩種產后傷口,一種是自然傷口,一種是剖宮產傷口。無論你采取的是哪一種方式,都會留下傷口,那么在產后就少不了傷口的護理措施。生產方式不同,在護理方面會有哪些區別呢?
下面我們針對這兩種生產方式的不同,和各位準媽媽聊聊如何護理產后傷口。
自然產傷口愈合時間+護理要點
自然產傷口不僅僅指產科醫生或助產士為了避免產婦發生較大范圍不易處理的會陰撕裂傷而做的會陰側切口,它還包括胎兒在通過產道時可能對宮頸口及陰道組織造成的一些破壞。
何時愈合
順產時對子宮頸口及陰道組織造成的改變或破壞通常會在產后自行愈合,大部分產婦不會感覺有太明顯的癥狀。
至于會陰側切造成的傷口或分娩時不當用力導致的陰道撕裂傷,因為會陰及陰道的血管豐富,大約需要3-4周才可完全愈合。一般來講,當會陰部沒有酸脹和疼痛的感覺,傷口處沒有紅腫熱痛,干燥沒有液體流出,摸上去也不會感覺傷口處比正常皮膚敏感就可判定為完全愈合了。
護理要點
減輕傷口疼痛:一般醫院會采用一些物理治療讓側切傷口盡快恢復。如果疼痛很厲害,可以向醫生提出,適量配些止疼藥,洗個熱水澡也能讓人覺得舒服些。如果在小便的時候感覺刺痛,可以在小便時往傷口處潑一點溫水。還可以把衛生巾放在冰箱里冰一會再使用。
保持傷口清潔:每天用溫開水沖洗傷口兩次;為防止傷口污染,每次便后用新潔爾滅消毒棉擦拭外陰,大便后切忌由后向前擦,應該由前向后,還須再次沖洗。
排便時不要用力:拆線后頭2-3天,避免做下蹲、用力動作;解便時宜先收斂會陰部和臀部,然后坐在座便器上,可有效避免會陰傷口裂開。發生便秘時,不可屏氣用力擴張會陰部,可用開塞露或液體石蠟潤滑。
身體重心偏向右側:坐立時身體重心偏向右側,既可減輕傷口受壓而引起的疼痛,也可防止表皮錯開;避免摔倒或大腿過度外展而使傷口裂開;不宜在拆線當日出院,傷口裂開多發生在傷口拆線的當天,回家后傷口裂開會給處理帶來麻煩。
采取右側臥位:產后最初幾天,宜采取右側臥位,促使傷口內的積血流出,也可防止惡露中的子宮內膜碎片流入傷口,日后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癥;待4-5天后傷口長得較為牢固時,便可采取左右輪換臥位。
避免傷口感染:當傷口出現腫脹、疼痛、硬結,并在擠壓時有膿性分泌物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生素,拆除縫線,以利膿液流出;局部采用1:5000高錳酸鉀溫水坐浴,每天兩次,每次10-15分鐘,或用清熱、解毒、散結中藥煎液清洗傷口;使用局部光療,也可促進傷口愈合。
小心護理水腫傷口:傷口水腫時,可用95%的酒精紗布或50%硫酸鎂溶液進行局部熱敷,每天兩次;臥位時,盡量將臀部抬高,利于體液回流,減輕傷口水腫和疼痛。
進食少渣飲食:術后一周內,最少進食少渣飲食,如牛奶和藕粉、蛋湯、米湯、稀粥等半流質食物,以防形成硬便難以排出,拉扯會陰傷口。
順產的媽媽通常會有會陰側切,由于傷口的部位較為敏感,再加上產后惡露的出現,新媽媽在產后護理方面一定要特別小心。
剖宮產傷口愈合時間+護理要點
部分產婦無法以自然的方式生下寶寶,這時候就需要采取剖宮產的方式,經由腹壁及子宮切口將胎兒取出,剖宮產傷口就是由此而來。
何時愈合
當剖宮產傷口拆線后局部沒有紅腫熱痛等癥狀,也沒有任何不適感,傷口未出現膿性分泌物,就可判定為傷口愈合。由于手術傷口范圍較大,雖然表皮的傷口在手術后5-7日即可拆線或去除皮膚夾,但是,完全恢復大約需要4-6周。
護理要點
保持傷口清潔干燥:傷口未愈合前不要弄濕或弄臟,萬一弄濕應立即擦干,并涂上優碘,保持傷口清潔干燥很重要。
按摩傷口減少疤痕產生:每天用手指頭輕輕按摩傷口3-5分鐘,以減少瘢痕產生。避免陽光直接暴曬傷口,有結痂者勿用手抓,讓其自然脫落。
不要過早淋浴:手術一周后才可淋浴,之前可擦澡,盡量在不弄濕傷口的前提下保持身體清潔,尤其是夏天生產的媽媽們。
運動要適時適量:為避免拉扯傷口,最好滿月后再作運動。在手術后至少6周內都應避免提重物,以免傷口拉開。
飲食上要有所選擇:飲食上注意補充蛋、瘦肉,促進傷口修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多喝豬蹄湯等湯飲,除細糧外應吃些粗糧,不吃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在傷口未愈合前要少吃海鮮,它會抑制血小板凝集,會不利于傷口愈合。
總結傷口狀況和護理要點
1、持續疼痛
一般來說,無論是會陰側切還是剖宮產的傷口,在術后3-5天疼痛的感覺都會減輕。但有些產婦會感覺到傷口持續疼痛。持續疼痛可能是精神過度緊張而造成的感覺神經敏感,也可能是傷口感染發炎。
應對:如果是精神因素造成的,只要分散注意力,舒緩緊張情緒,一般很快會感覺傷口的疼痛情況得到改善。
如果是感染發炎造成的持續疼痛,較輕微的要對傷口進行清洗,更換紗布;嚴重時要將傷口拆線將膿液導出、清洗傷口后再進行縫合。必要時還要配合藥物做鎮痛消炎治療。
2、腫脹
產后3-5天內,很多媽媽會感覺傷口腫脹,正常情況下是麻醉所引起的后遺癥,過一段時間可自行消失。但如果腫脹一直不消失,就可能是傷口感染發炎,或是傷口中有裂傷存在。
用對:會陰側切的產婦應養成及時大小便的習慣,以免尿潴留或大便秘結而使傷口受壓感覺腫脹。
剖宮產傷口麻醉引起的腫脹,需大量飲水,最好是熱茶或不低于室內溫度的水,以促進腸子的蠕動,減少麻醉劑帶來的后遺癥。因炎癥引起傷口腫脹時,要及時做相應的治療。
3、異常分泌物
會陰傷口的異常分泌物,很容易與惡露混淆。分娩之后,身體會流出一些血樣的液體,這個過程要持續2-6周。剛開始的時候,分泌物可能呈鮮紅色,之后顏色會漸漸變淺,這就是惡露。但如果分泌物為膿性,或者有異味,并伴有傷口紅腫熱痛,壓之有硬結,那就是異常情況了。
應對:服用合適的抗生素,并拆除縫線,以便膿液流出。同時可采用理療來幫助消炎,或用1:5000的高錳酸鉀溫水溶液坐浴。
4、漏尿
會陰側切的產婦可能會遭遇這種尷尬:只要是腹部用力的動作,內褲上就可能會濕一大片。這是由于懷孕、生產的過程損傷了子宮周圍的內撐組織,使各器官相對松弛,膀胱和尿道的位置相對下降,導致控制排尿的功能大大減弱。
應對:進行適當的會陰肌肉運動、產前會陰按摩及盆底肌運動。生產后要注意休息,不要過早負重,避免勞累。一般來講,只要產后調養得當,鍛煉及時,這種情況會自行好轉。如果長時間沒有改善,請咨詢醫生。
綜上所述:自然產的媽媽要保持定期清洗的同時多吃水果,這樣傷口愈合的速度會加快。即使出院了也要按照醫生的醫囑每天清洗傷口,可以讓家人協助清洗。剖宮產的媽媽要堅持一個月左右不能讓傷口沾到水,如果傷口結痂發癢,不要用手抓,讓痂自己褪掉;盡量不要吃海鮮,否則容易造成傷口發炎,建議吃黑魚湯,能收傷口。
手術完第二天我就開始每天喝鴿子湯、烏龜湯,尤其是鴿子湯民間說法可以促進傷口愈合。多吃含膠原蛋白的食物也能促進傷口愈合。比如木耳、蹄膀。少吃醬油多的菜不然,不然容易色素沉著。
下一篇:新媽媽應高度警惕產褥感染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產后月經量少,紅糖療法功效好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