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產后甲狀腺炎是產后女性常見的一種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有I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家族性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病史等的女性應做好孕期篩查。
都說新手媽媽不易做,趙女士新晉做媽媽才三四個月,她就感覺自己時常莫名地煩惱、心慌,而且還動不動就愛發脾氣,一有點什么不順心的事就沖著家人發火,一開始以為只是新手媽媽不適應所以脾氣大了點。又過了幾個月,趙女士好像突然變了個人似的,變得沉默寡言了,而且還常常情緒低落、多愁善感的,家里人以為她是得了產后抑郁,便帶著她去醫院求治。醫生在詳細問病史后,發現趙女士的脖子還有點粗,觸診時發現甲狀腺有明顯的腫大,而且面部也可見輕微水腫,趙女士說這些都是生完孩子后的這幾個月才出現的。于是,醫生便讓她做個了甲狀腺功能檢查等相關檢查,結果發現趙女士患的不是“產后抑郁”,而是產后甲狀腺炎,她一開始脾氣火爆實際上是處于產后甲狀腺炎的甲亢階段,而近期的情緒低落則是產后甲狀腺炎轉為甲減期了。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等對癥處理后,趙女士反常的情緒終于慢慢恢復正常了。
很多新手媽咪在初次照料小嬰兒時都可能會因經驗不足手忙腳亂而顯得煩躁不安,也有一些媽媽會因休息不夠或家人給予的關照不夠而變得郁郁寡歡,但你是否知道,這其中有一小部分產婦,她們情緒的反常,可能是產后甲狀腺炎在作怪。
產后甲狀腺炎,是指婦女在妊娠前無甲狀腺功能異常,而在分娩或流產后1年內所發生的甲狀腺功能異常綜合征,表現為暫時性或永久性甲狀腺功能異常,無痛性甲狀腺腫大,是產后女性常見的一種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
典型的產后甲狀腺炎可表現有甲亢和(或)甲減兩個階段,甲亢階段一般發生在產后1-3個月,也有在產后6個月內發生,主要表現為心悸、乏力、易怒、怕熱、多汗、消瘦等,之后一般在6個月完全恢復或轉為甲低階段。甲低階段一般在產后3-9個月發生,通常表現為頸部增粗,易疲乏、怕冷,眼瞼腫,部分還可表現為情緒低落、嗜睡、反應遲鈍,精神淡漠等。
但又因為有些患者臨床表現不是很典型,往往容易造成漏診或誤診,那么,如何才能及時發現產后甲狀腺炎呢?一般來說,很多產后甲狀腺炎還在妊娠期時就已經悄悄潛伏了,它可通過產前篩查被發現。那么,又有哪些女性是特別需提高警惕的呢?由于產后甲狀腺炎比較青睞于生育期、妊娠期存在有I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家族性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病史等的女性群體,所以,有這些高危因素的女性,有條件的,可以通過孕期篩查來及早發現。如果產前存在甲狀腺腫大,檢查發現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POAb)呈陽性者,則需定期檢查甲功,并為其制定個性化、適量化的補碘方案,以保證母體和胎兒甲狀腺對碘的需求及預防產后甲狀腺炎的發生。另外,對于在產后1年內出現疲勞、心悸、多汗、怕冷、焦慮等和(或)甲狀腺腫大的婦女,也應提高警惕,及時到醫院請專業的醫生進行診治,以排除產后甲狀腺炎的可能。
一旦確診是產后甲狀腺炎后,對于病情較輕的,由于多數可自行緩解,故可不予治療,但如果癥狀明顯,則需根據病情發展的階段,給予不同的藥物進行治療,如在甲亢階段,可給予β受體阻滯劑、鎮靜劑等治療,一般不需要用抗甲亢藥物,而在甲減階段則給予甲狀腺素治療,當轉為持續性甲低的患者,則需長期服用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
下一篇:因患產后抑郁癥,十堰一女子刀砍兒子同學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生完二胎怎么抑郁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