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解密4 剖宮產手術是怎樣進行的?
手術過程可謂層層深入,步步推進。手術過程從皮膚、皮下脂肪、筋膜、肌肉、腹膜進入腹腔,隨后從子宮漿膜層、子宮肌層進入子宮腔,然后打開羊膜,取出胎兒和胎盤。胎兒娩出后仍需由內到外層層嚴密縫合,才能確保切口愈合。有時醫生為了幫助寶寶娩出,會用手掌壓迫準媽媽的宮底。手術過程持續約30分鐘~60分鐘。
腹壁皮膚的切口有豎切口和橫切口兩種,一般都在10厘米左右。無論哪種皮膚切口,到了子宮部位,在沒有特殊情況下,一般都在子宮下段做橫切口。子宮下段橫切口可以減少對子宮體的損害,減少再次妊娠子宮破裂的危險。
有些準媽媽認為橫切口美觀,一味要求手術醫生采取腹部橫切口。其實,當在胎位異常和一些緊急情況下,豎切口對母親的損傷更小,娩出胎兒更快,更為安全。如果準媽媽不是疤痕體質,完全恢復后,橫、豎切口一樣美觀。
解密5 胎兒體重過大時,需要進行剖宮產嗎?
胎兒體重超過4千克時,可能出現難產。如果產婦骨盆較小,難產的可能性就更大。所以胎兒體重過大時,經常采取剖宮產的方式,但并不是沒有自然分娩的可能。在分娩過程中,注意觀察情況,隨時決定是否需要手術,這是比較理智的做法。
解密6 剖宮產不能超過兩次嗎?
剖宮產次數過多,會出現腹腔內器官粘連、子宮壁變薄子宮破裂的危險。而且,剖宮產次數越多,手術和麻醉的時間越長,出血也更多,產婦和胎兒都有危險。剖宮產手術最好不超過3次。
解密7 如果第一胎是剖宮產,第二胎也一定要剖宮產嗎?
如果是因為骨盆狹窄產道硬等產婦身體原因而進行剖宮產,那么第二胎最好也采取剖宮產的方式才能保證安全。如果是因為倒胎或者胎盤前置等胎兒自身的問題進行的剖宮產,那么第二胎完全可以自然分娩。但前提是子宮的切開方向為橫向,而且要確定上次剖宮產時血管沒有受到損傷。
解密8 剖宮產后惡露排出的少嗎?
惡露是分娩后胎盤脫落的殘渣以及子宮或陰道排出的分泌物。自然分娩后,大約1~2小時內排出大量惡露,持續6周時間都有惡露排出。剖宮產由醫生直接取出胎盤,因而殘渣較少,惡露的量也較少,但出現的情況因人而異。
解密9 剖宮產的產婦產后腹痛會更嚴重嗎?
產后腹痛是分娩后因子宮收縮而引起,自然分娩和剖宮產的產后腹痛程度相似。產后腹痛與分娩方式無關。
解密10 剖宮產后,母乳比自然分娩少嗎?
第一次乳汁分泌,剖宮產的媽媽可能會比自然產的媽媽晚,這和手術后有一段禁食和流質時間有關。當腸道功能恢復后,剖宮產媽媽的乳汁分泌不比自然產的媽媽少,質量也不比自然產的媽媽差。當然,在哺乳的時候,會誘發子宮收縮,新媽媽感覺腹痛更劇烈,惡露排出增多。新媽媽們可不要在這個時候因為子宮收縮痛而放棄對孩子的母乳哺育。哺乳和產后恢復相輔相成。哺乳的新媽媽子宮收縮好,寶寶長得棒。
解密11 剖宮產手術后如何盡快恢復?
剖宮產手術后需要肌肉注射催產素和靜滴催產素。這時候,新媽媽可千萬要忍著宮縮痛,一陣陣的腹痛代表子宮在收縮。良好的子宮收縮可以幫助新媽媽產后盡快恢復,如果沒有良好的宮縮,很容易發生產后大出血。
現在很多醫院麻醉科在手術后都可以向新媽媽提供鎮痛泵。有了鎮痛泵,可以有效減輕新媽媽術后的傷口疼痛,一定程度上也可減輕宮縮引起的疼痛感。
另外,新媽媽在手術后需要常規留置導尿管約24小時,留置導尿期間可以在床上多翻身;24小時去除導尿管后應該爭取盡早下床活動,這些方法都對促進腸道功能恢復有幫助。
新媽媽還要關注自己的排氣情況,排氣一般在術后48小時內出現。排氣后,新媽媽就可以開始循序漸進地補補身體,犒賞一下自己了!
選擇性剖宮產和急診剖宮產
剖宮產術按照實行手術的不同時期,可以分為選擇性剖宮產和急診剖宮產。前者是指在產前階段產科醫生綜合多種因素,充分考慮產婦陰道分娩的風險后,在準媽媽分娩發動前,事先安排的手術。后者是指在陰道分娩過程中,產科醫生發現了不適合陰道分娩的情況而決定的剖宮產術。
剖宮產術有一定的適應范圍,有些不適合陰道分娩的因素在產前就顯示出來了,而有些只有在分娩過程中才能發現。對于后者,準爸媽需要充分理解,并配合醫生予以接受。
陰道分娩是人類繁衍后代的生理過程,為了怕受“兩次罪”而無條件選擇剖宮產是不明智的。
無論選擇何種分娩方式,都是基于媽媽寶寶安全的角度考慮的。在準媽媽陣痛來臨的時候,請相信醫生,更要相信自己。
上一頁12 下一頁下一篇:醫生喜歡什么樣的產婦親子中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男子公開赴港生子遭反對(2)親子中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