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近幾十年來,孕產婦死亡率大大降低。人們漸漸習慣于“生孩子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所以關于孕產婦有多少死亡風險的問題,很多人都沒能充分意識到。因此,一旦新聞中出現孕產婦生產過程中死亡的消息,人們都感到震驚。其實生孩子的風險一直都在,從來不容忽視。 孕產婦死亡逐年減少,但仍不容忽視
1990年至2008年,世界各地的孕產婦死亡率下已降了三分之一;1996年至2010年,中國31個省市的一項調查顯示:孕產婦死亡率平均下降了53.20%。
但2014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最新報道稱,每天仍約有1000名婦女死于與妊娠和分娩有關的可預防疾病。
孕產婦死亡率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評價孕產婦保健工作水平及醫療產科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它是指從懷孕開始到孕期 終止后42天內,與護理有關或其他任何原因(不包括偶然或事故原因)導致死亡的婦女人數(不論孕期的長短和懷孕地點),分母多以10萬起計。
為保障孕產婦健康、提高婦女生存質量,2000年,聯合國成員國共同簽署了千年發展目標,承諾到2015年,孕產婦死亡率在1990年基礎上降低3/4;按照此要求,中國孕產婦死亡率在2015年應下降至22.2/10萬。
其實孕產婦死亡個例99%都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即使孕產婦死亡率在逐年下降,就妊娠和分娩本身來說,風險仍然存在。
中國孕產婦的“頭牌殺手”是“產后出血”
妊娠、分娩是生理現象,不能稱之為疾病。但是,這一時期孕婦身體的各系統都會發生很大變化,易引起各種并發癥,甚至造成死亡。
孕產婦死亡的原因比較多,可以是一種原因,也可以多種原因共存。導致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包括:產后出血、產褥感染、妊娠合并心臟病、妊娠高血壓病(子癇)、羊水栓塞等。
有研究表明:1996年,中國孕產婦主要死因的構成中,排在前3位的依次為產科出血(47.9%)、妊娠期高血壓疾病(12.9%)和羊水栓塞(6.8%)。到2010年,該順位變為產科出血(27.8%)、妊娠期高血壓疾病(12.3%)和心臟病(10.9%)。
可以看到,產后出血一直是造成孕產婦死亡的首位原因。
經陰道分娩的出血量一般在400毫升左右。如果在胎兒娩出后的24小時內,產婦出血量超過500毫升,在醫學上則稱為“產后出血”。產后出血多是由于子
宮收縮乏力而引起的。雙胎妊娠、巨大兒、羊水過多、產婦年齡大于35歲、妊娠合并高血壓綜合征、分娩次數多等因素,均易于發生宮縮乏力和產后出血。另外,
胎兒娩出后,如果胎盤未能及時完整地排出,也會引起產后出血。再者,經陰道分娩發生產道裂傷出血,也有可能導致產后出血。有凝血功能障礙的產婦也容易發生 出血,而且常常是難以控制的大量出血。產后出血如果治療搶救不及時,極易發生出血性休克,最終導致孕產婦死亡。
“羊水栓塞”也被公認為 產科“死神”。這主要是因為羊水栓塞無法預測,雖然發病率低(人衛版教科書中,羊水栓塞的發病率為4-6/10萬),但是致死率很高(80%以上)。因為 羊水栓塞發生迅速,往往來不及搶救。另外,在早期羊水栓塞發生后,迅速選擇剖宮產去除病因才是有效的救治手段。
[鏈接]
孕產婦風險早預防
羊水栓塞也許不可預見,但孕產婦的死亡風險卻是有一些預防措施的:
1、定期正規產檢:遵醫囑進行及時治療,能避免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
2、積極了解孕產期知識:通過孕婦學校,準媽媽們能真正認識到產前保健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3、積極有效的治療: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于保障母嬰安全非常重要。
下一篇:羊水栓塞是產程的一大殺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丈夫在家聽電話指導助產成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