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很多女性朋友到醫院看婦科疾病,對于選擇看中醫還是看西醫拿不準主意,其實,中醫在治療婦科疾病方面有明顯的優勢,以下幾類疾病更適合看中醫。
功能性子宮出血
婦女陰道不正常出血,多由卵巢功能失調所致,中醫稱為“崩漏”,認為是由于腎氣不足、血熱妄行、氣滯血瘀等原因造成。中醫治療此病采用清熱涼血、止血補血為原則,收效較好。
更年期綜合征
婦女50歲左右,由于體內激素分泌異常,有些人會出現經期不準、經量改變、潮熱盜汗、頭昏心悸、失眠煩躁、易怒、大汗淋漓等癥狀,稱之為“更年期綜合征”。西醫治療該病往往收效欠佳,而中醫用辨證論治的方法,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對癥下藥,常能獲得滿意的療效。
月經不調
月經周期、血量、血色、經質等某方面出現異常者,均稱為“月經不調”,表現為月經提前、月經延遲、前后不定期、經量過多或過少等。中醫治療該病主要結合月經的顏色、質地及全身癥狀,從寒、熱、虛、實四個方面辨證治療,有明顯療效。
習慣性流產
妊娠不足28周,胎兒自然產下而不具有生存能力,連續3次以上者,稱為“習慣性流產”,屬中醫稱“滑胎”范疇。中醫認為本病多由腎氣虛衰、房事不節等因素造成,多采用補腎益氣之法治療。
慢性盆腔炎
患者多表現為下腹隱隱作痛,伴有墜脹感,腰酸背痛,月經期加劇,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或見白帶增多、白帶異常等,屬中醫“帶下病”范疇,一般消炎鎮痛藥難以奏效,而采用中醫治療往往能收到較好效果。
子宮脫垂
本病多見于重體力勞動者和多產的中、老年婦女,采用中醫配合針灸、外治等方法治療,效果較好。
痛經
婦女在行經前后或經期,小腹及腰部疼痛,常伴面色蒼白、頭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惡欲吐等癥者,稱為痛經。中醫認為本病多為肝郁不舒、氣滯血瘀,或寒凝經脈、氣血不暢所致,治當以活血化瘀、溫經止痛為主,治療效果較好。
產后病
中醫認為“女子以血為用”,產后出現的產后血暈、惡露不凈、腹痛、便秘、缺乳、乳汁自出、遺尿癥等癥,多為氣血虧虛所致,在中醫辨證的前提下,采用補益氣血之法治療,??色@效。
湖北省遠安縣中醫院主任醫師 胡獻國
下一篇:一孕傻三年,新媽媽真的變傻了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男方生育保險可享受什么待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