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很多人誤以為會陰切開術是過度醫療,只是醫師希望讓產程順利所做的常規動作,其實,它本身并不應該被當作罪惡,有些適應癥確實有其必要性。如果不切,反而會讓會陰傷口發生程度不一的撕裂,對縫合來說,更增添困難度。與其準媽媽在心理上排斥,不如好好了解其重要性及術后的保養重點,對傷口愈合及產后復原更有具體幫助……
會陰切開怎么回事?
產程中,胎兒的頭部經過產道到達陰道口時,會將會陰部撐開變薄,很容易出現傷口裂傷甚至爆開的現象,婦產科主治醫師蕭啟信表示,會陰切開術就是為了幫助分娩時,讓胎兒產出更為順利,且讓會陰的傷口有較完整的形狀,易于縫合。
由于會陰部的組織原本就很細薄,分娩時,胎頭在產道進展時會產生擠壓作用,使其更為脆弱,當胎頭經過陰道口時,就容易因為準媽媽用力而發生程度不一的裂傷。蕭啟信醫師進一步指出,在目前產科手術中,只要是采自然產的初產婦,有約百分之99以上都會采取會陰切開的方式,目的是為了讓產程進展更為順利。
會陰切開的意義
在自然產的生產過程中,有時產婦的使力不當、或者產程進展太快、胎兒過大等因素,都會造成陰道的撕裂傷,若以輕重程度則可區分為一至三度裂傷。如果只是輕微者(第一度),可能只有1~2公分的小傷口,但若屬于重度(第三度)裂傷,則可能會傷及肛門擴約肌,甚至連糞便都會流出,且傷口不規則又難愈合,反而增加日后感染的機會。
蕭啟信醫師說,如果是讓會陰部自然裂傷,傷口處會像炸開般,很不規則,又難縫得美觀,甚至可能因為靠近肛門而并發感染,雖然會陰部的傷口會自然愈合,但卻有可能是造成日后陰道松弛、感染的原因之一。
此外,除了傷口外,若分娩時切開會陰,也可讓生產時間縮短,尤其在準媽媽陣痛劇烈胎頭卻遲遲不出來時;胎兒若在產道時間過久,都會造成胎兒窘迫現象,會陰切開術有助于縮短產程,幫助胎兒順利娩出。
會陰切開的判斷依據
至于是否每個采取自然產的產婦都需要剪這一刀?蕭啟信醫師認為,對初產婦來說,會陰切開術是必要的,但卻非常規使用,對有些經產婦來說或有急產現象者,有可能不需要或來不及切開。
至于目前的會陰切開方式,有采橫切與縱切兩種,切開的時機在醫生看到胎頭快露出陰道口時,除非產婦的會陰短,怕傷到肛門才會采取橫切,否則,通常都以縱切的方式進行。
Tips
會陰切開后的傷口約為縱向3公分左右,但如果娩出時,裂傷的方向順著傷口,可能會讓傷口變大。
會陰切開術后照護8重點
復原時間:蕭啟信醫師提及,會陰部的傷口就如同身體上的皮膚組織,一般來說,在前兩三天傷口組織開始產生愈合反應時,或許有點不舒服,但大約一星期后就不會痛了。
找出舒服姿勢:會陰切開術后的兩三天內,準媽媽會發現不論坐著或站著都會痛,有時側靠著坐還比坐在堅硬的椅子上更痛,如果不管哪種姿勢都痛,可以試試坐在橡膠表面,以減輕會陰部的壓力。
Tips
由于會陰傷口的疼痛會影響到準媽媽的排便情形,因此容易出現便秘現象,建議月子期間更應攝取足夠的纖維質,以利排便,必要時也可請醫師開軟便劑舒緩便秘癥狀。
術后24小時內采冰敷:冰敷可以麻痹疼痛、緩和腫脹現象,由于術后前兩天通常較不舒服,可以采取冰敷的方式降低疼痛與腫脹的現象。
術后24小時后采溫浴:蕭啟信醫師強調,會陰部的傷口血液循環好,少有感染機率,在術后24小時內可采冰敷讓其消腫后,等到返家后,則建議采取盆浴,以溫水(煮開過的水放溫涼)加上碘酒,每天早晚盆泡10~15分鐘。
解便后護理:每次解完大小便后,一定要清潔會陰部,保持干凈,建議可在會陰沖洗器中加入溫水,于如廁后噴洗;再用較大只的棉棒或棉紙由前往后(由尿道口往肛門方向)擦拭,且擦過就丟,切忌反復擦拭。
勤換棉墊:生產過后的惡露會持續將近一個月,為了避免感染,最好不要省,定時更換衛生棉墊,是必要的方式。
適時使用抗生素:傷口若持續有紅腫或刺痛感時,可能是傷口愈合不佳,蕭啟信醫師提醒,新媽若能提早發現前述狀況,應盡早就醫,臨床上會使用抗生素藥物,否則,等到傷口出現感染后,會令日后愈合更為麻煩。
緊急回診:如果超過一星期后,傷口仍有紅腫或刺痛感,甚至出現膿狀分泌物,或發燒等現象,就必須即刻回診。
Memo:降低會陰撕裂傷,可以怎么做?
生產前,多加練習“會陰肌肉的收縮運動”(凱格爾運動),可以增加陰道與會陰部的肌肉彈性,避免生產時會陰部的過度撕裂。
下一篇:新媽媽如何預防產后乳房變小親子中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掌握分娩竅門讓分娩變輕松親子中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