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受訪人:宋小雅
年齡:38歲
受教育程度:大專
婚姻狀況:1988年結婚
健康情況:1989年生育、有流產、宮外孕史
職業:公務員
個人檔案
我有限的、短暫的青春歲月不斷地被這些惱人的事件所打攪,讓我卡在嗓子眼里說不出咽不下的是,我沒有從夫妻生活中得到什么快樂,卻一次次為此走上手術臺…… 女人的呼喊女人的血,在這里看到的太多了。這里的事情也許很少為外人所知,女人們在這里痛苦的經歷,誰出去之后還會述說?
十萬火急宮外孕
好像一只正在奔跑的兔子我一下掉進了白色的陷阱里。我躺在病床上不敢亂動,白色的床單,白色的被子,白色的枕套,醫院里那種特有的味道刺激著我敏感的神經,弄得我心里更加緊張。
“28床,你怎么了?”相鄰的病友問我。
我稍一愣,才反應過來,28床就是我:“醫生懷疑是宮外孕。”
“宮外孕啊!可危險了!弄不好要命的。你可得當心點。”隔床的一位年紀大的病友說。
一聽這話,我鼻子一酸,眼淚跟著就轱轆下來了。想想我自己,打從結婚過來這幾年就沒有消停過,這懷孕啦,流產啦,折騰得都快搭上小命。結婚當月就懷孕,說是 “坐床喜”,其實我一點也不喜,和先生各住各的集體宿舍,首先發愁生下孩子沒地兒養,就是因為怕做流產才猶猶豫豫月份大了,不得不生下來。誰知其后一發而不可收,一而再,再而三地懷。吃藥,反應大,對著馬桶吐得起不來。帶環,帶環也懷。避孕套效果好吧,先生認死不用。說一戴上那東西,立馬“疲軟”。說起來帶環還有一段血淚史,頭一次帶環,出血,哩哩啦啦總有。上醫院看,醫生說,“不適應,過一段就好了。”過了3個多月了,血越出越多,人也只剩下80多斤了,回老家時媽媽說這樣下去可不行,就請了一位在當地有名的婦科大夫給我把環取了,還得清一次宮,跟做流產手術差不多,大夫說,清出不少陳舊積血。我媽拿雞蛋紅棗燉桂圓猛給我補,蠟黃的臉上,才時不常地現出一點紅暈。
我有限的、短暫的青春歲月不斷地被這些惱人的事件所打攪。讓我卡在嗓子眼里說不出咽不下的是,我并沒有從夫妻生活中得到什么快樂,卻一次次為此走上手術臺。每次懷孕流產,不光是身體受虧損,精神上也飽受折磨,害怕、擔憂、煩躁,還一肚子委屈沒處倒,情緒沉郁到最低點。這些事故的另一個后果是,導致我對夫妻生活毫無興致。每一次都擔心吊膽,現在想來真是辜負了大好年華。就那還保不齊會有哪次失誤。有一次我去北京262醫院做早早孕流產術,給我做手術的老大夫叫她的助手:“你快來看,這是典型的子宮前傾,她是高產型的。”當時我躺在冰涼的手術臺上,聽了這話腦子里立刻現出一窩擠擠擁擁的小豬。
為了減少高產的數量,我只好再次冒險帶環,沒想到這次更糟,子宮里呆不住,跑到這子宮外去了。直到躺在床上,我對宮外孕這個詞還覺得陌生又遙遠。對陷入失去自由的現狀感覺亦真亦幻。醫生的緊張態度弄得我也跟著緊張,搞不清自己會面臨什么樣的危險。我被特殊看管起來,不能回家,立刻住院。送到病房里還不斷有醫生來看望我,我被鄭重地告知:“絕對臥床,不能隨便走動。”
“能上廁所嗎?”我問。
醫生很嚴肅地說:“能去。但是站起來的時候要慢,大便不要用力。不管什么時候肚子疼時立刻叫大夫。”
我住的病區是市婦產醫院的計劃生育病房。但在這里的大致是三種人:一是引產的;二是做絕育后的疏通手術的;三是宮外孕者。我們第四病室有10張床位,這三種人都有,差不多每天都能聽到引產者痛苦的喊叫,我的病室緊挨著手術室,也差不多每天都能聽到小推車吱吱地把做疏通手術的人推進推出。在這里,可以真切地體會“男人流血在戰場,女人流血在產房”這句話的描述。一盆子一盆子的血水往外端,衛生間天天都扔著一地浸透血的紙沓。打飯的時候,女人們幾乎個個是無力地拖拖拉拉地從各自屋里出來排隊,有個從新疆來做疏通手術的女人在這里住了很久,她的腰變得有90度,總是用一只手捂著肚子。
除了盡可能躺著不動,我沒有更多的事情可干。因為我的宮外孕沒有破裂,醫生對我采用保守療法,喝中藥。我總是認真仔細地喝,喝得一滴不剩,我知道,我是否能盡快出院,就全拜托在這些苦藥湯上了。其他的治療還有每星期那位女中醫大夫看望我一次,給我開出下個星期的藥方,每周五清晨抽一次血,去化驗血液中某種東西含量的多少。我仍是全病室最受醫生關注的人,每天夜間都有值班的大夫輕輕走到我床前,查看情況。
從進到病房的那一刻起,我最迫切的心愿就是盡早離開這里。其他病室的宮外孕者醫生都給她們開了刀,一般來說受精卵著陸在輸卵管的某一個部位,打開刀口,個把星期拆線就可以回家了。我很羨慕這樣的速度,也想讓醫生給我用這個法兒,可是我又害怕上手術臺開刀的那個過程,我想,開一次刀、受一次驚,搭上把絕育手術也做了,以后就省得再有此等麻煩了。又想,真要把絕育做了,心里也怪不是滋味的。有這個功能擔驚受怕又受罪,真要是沒有這個功能了,覺得還是少了點什么。翻來覆去地琢磨。
在我之后,29床的一位病友也是宮外孕,她和我一樣喝中藥,喝了三個星期的時候,有一天早上查房,大夫在她腹部上左右按壓,然后說她宮外孕已經破裂,腹腔內積滿了血,得立刻手術,趕緊通知家屬來。看到她一臉驚恐地被推進手術室,我也怕像她似的,熬了幾個星期,終跑不了挨一刀。我壯壯膽,又去找醫生,說:“大夫,給我也開刀吧,再把絕育手術也做了。”大夫抬眼瞄了我一下說:“人家都是怕開刀,你追著大夫給你開刀。怎么說開一刀也傷元氣,出院是快,回家且得緩呢。想做絕育,孩子幾歲了?”“7歲。”我忙答。“7歲太小,做絕育早點。你有保守成功的希望,回去踏踏實實喝藥吧。”我懷著既沉重又輕松的心情回到床上,不再三心二意。
接下來發生的兩件事,讓我很為自己慶幸。
一天中午,我們剛剛吃完午飯,忽聽外面一陣嘈雜、急促的腳步,夾著遠遠傳來的喊聲,“快把手術室的門打開!有急病人!”“哐、哐、哐”一群人推著一輛病人專用的車,裹著一陣風,沖進了手術室,不一會兒,病人又推了出來。消息傳過來說,病人死了,她死于宮外孕大出血,她家住亞運村,早上要上班時肚子突然劇痛,她丈夫以為是闌尾穿孔,送到附近的一家醫院,左檢查右檢查之后才發現不是闌尾穿孔而是宮外孕破裂,急忙打“120”急救車送到市婦產醫院來,從急救車上下來人已經不行了。她丈夫昏倒在電梯門前。
幾天之后的一個上午,外面又是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出去觀望的病友回來說:“6病室那個宮外孕的———就是挺胖的那個,血壓一下子就到零了,正搶救哩!”雖然有威脅,但我有種安全感,住在病房里,有情況也好說。我盡可能地躺著,從進醫院來肚子一直發脹,我不敢太大意。
那幾天里,病友們凈談論些有關宮外孕猝死的“案例”。我心里暗想,這次出院之后,哪怕永不沾我丈夫,也不能再冒這個風險了。丈夫來探視時,我反復向他表達這個中心意思,并把那些“案例”講給他聽,以期引起他足夠的重視。說得丈夫滿臉的無奈和惶恐。
中藥治病來得慢,漸漸地,我成了老病號,病房里的病友走了來,來了又走,更換了一撥又一撥。有懷了孩子不想要的,也有為要孩子做絕育后輸卵管吻合手術的。為生育,女人們真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新來的34床是做吻合手術的,她6歲的兒子在水塘邊玩,掉下去淹死了。做手術前一天,病人需要清腸,醫生給一包藥,是瀉藥。34床一絲不茍地按時吃藥,一趟趟地勤于上廁所,一天之中絕口不吃東西,晚上護士不得不給灌腸,34床很莊嚴地更換了內衣,帶著一種剛毅的神情去接受灌腸。半夜里,突然“撲嗵”一聲響,大家驚醒后趕緊開燈看,原來是34床從廁所回來暈倒在病房門口。把護士叫來,說是虛脫,給喝點紅糖水吧。但34床堅定地不張嘴,清醒過來后,她只說:“我一定得讓手術成功。”
35床是來做引產的,20多歲挺年輕,病友們說她“還沒結婚呢。”吃下去墮胎藥之后的那個晚上,我們一屋的人都被她一聲緊一聲的慘叫搞得緊張不安,只見她雙手反抓著床頭,腦袋使勁往墻上頂,恨不得要扎到墻里頭。通紅的臉上潑了水似地全是汗,直到一個拳頭大小的胎兒從她體內脫落出來,她才脫離劇痛的苦難。
女人的呼喊女人的血,在這里看到的太多了。我住院期間正是隆冬季節,我踱步到窗前,看著一窗之外朔風吹,碎雪翻卷,感覺窗外是一個世界,病房是另一個世界。這里的事情也許很少為外人所知,女人們在這里痛苦的經歷,誰出去之后還會述說?
終于有一天開始像來月經一樣出血了,疙疙瘩瘩的東西往出掉,慢慢悠悠中藥湯終于顯出了威力,我有一種解脫羈絆的高興,醫生也高興,在我住院的兩個月中,我是病區里惟一用保守療法宮外孕成功的病人。
出院的那天天氣很好,冬日的陽光溫和而慈愛,一步步走下醫院門前的臺階,我覺得像出獄似地重獲了自由。但是這段住院的經歷給我留下了一個后遺癥、談懷孕而色變。
訪談中驚異地發現,遭至宮外孕的女性不是極少數,百位里起碼有近十位。大部分都是毫無知識和心理準備情況下爆發,歷以生死,死里逃生。然后,當事人和周圍親友才緩過神兒:呀,這就是宮外孕,沒聽說過。
如果不是死里走一回,“和平”日子里,有多少結了婚的女人知道宮外孕的一般常識?曾問過幾位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都搖頭說不知。
北京市婦產醫院副主任醫師張瑋說,宮外孕這些年越來越多,跟婦女不節制地做流產手術、把流產手術當家常飯吃,導致子宮內創傷,因宮內不容易坐胎便轉移到輸卵管安家。另外,不潔的性生活也是發生宮外孕的多種因素之一。
許多人既不知自己身體里是怎么埋下的定時炸彈,更不懂、不重視定期檢查身體的重要。早些年,婦科檢查作為公家單位保護女職工的福利,每年或隔年會迫使許多婦女去例行公事做檢查,許多人對此事雖敷衍了事,但畢竟能起到排雷的客觀效果。如今大部分單位忙于抓經濟、權利(福利)下放。婦女們也不愿再自己給自己添麻煩、受那份兒罪,免了。好像從此身體不是屬于自己的。原來屬于公家,現在不知道該屬于誰。
有一個正在惡化的事實反映了婦女不懂得愛惜自己的嚴重程度:近年婦科疾病(如宮外孕、婦科腫瘤)越來越上升,而與此相反的是定期做常規檢查的婦女人數越來越下降。
難道非要等到定時炸彈把自己炸得血肉模糊,親人癱倒在地,才開始學習婦科常識,才開始認真一絲不茍地對待自己的身體和健康?
在這里,之所以把宮外孕作為分娩母親訪談里一個話題,實在是感到宮外孕讓人十萬火急,生命不是兒戲,容不得無知、馬虎,請多保重,為了你和孩子。
下一篇:新媽媽消除妊娠紋小妙招親子中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分娩前必知的7個現象問題親子中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