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我有幸應大阪府立看護大學末原教授的邀請,東渡日本研修。在東道主的精心安排下,我們比較全面地看到了日本各層次具代表性的產科病院。并與日本產科界的同道和專家們,就產科領域各方面的問題進行了廣泛探討。耳聞目睹日本醫務人員精湛的醫療護理水平,責任感強烈的高尚醫德修養,“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以及日本女性理智的生育觀念,真是感慨萬千。
幫我,但最好不要剖宮產
“分娩是自然的、正常的,因此分娩應該遵循自然規律,順其自然。”這一理念在日本深入人心。不管是醫務人員,還是普通百姓,大家都是這么認為的,同時也是這么做的。
在待產和分娩的過程中,日本的醫生和助產士不會給予產婦任何不合理的干預,不用藥物引產和催產,不做藥物鎮痛分娩,甚至產后不用宮縮劑。
醫生和助產士始終給予產婦的是鼓勵,憑借產婦天然的內在的潛力來克服產程中的困難,達到順利分娩的目的。
在集待產、分娩和產后2小時恢復功能為一體的LDR產房的床頭柜上,都有一張寫著“加油”的小卡片,產程中醫院還送給產婦一頓“加油餐”。助產士陪伴在產婦身邊,不是忙著肛查和滴催產素,而是與產婦交流,指導產婦如何運用腹壓、減輕疼痛,為產婦做諸如足浴、足底按摩、腰背部按摩等各種理療,還有芳香療法,讓產婦鎮靜放松、促進陣痛和產程進展。沒有醫務人員因怕負責任或怕延長時間而趕快人為地干預,趕快剖宮產而結束分娩。
從產婦方面看,日本婦女是很能吃苦耐勞的,盡管現在的青年人比起以前來稍遜些,但是在生育觀念上與我國青年有著很大差別。日本女性普遍認為:“生育是女性的天職,作為女性不能用自身的力量把孩子生下來,是很沒有面子的事情”。
在小阪產院目睹一位產婦胎膜早破已是第3天了,當院長與她討論分娩方式時,她考慮再三還是想用自己的力量生孩子,后來因助產士在兩天里給她采取了多種物理、心理的輔助措施均無效,到第5天才不得不施行剖宮產生下孩子。
生一個小的,養一個大的
日本婦女奉行“生一個小的,養一個大的”的觀念。日本人認為過大的胎兒會對母親造成傷害,對嬰兒也并不是利多弊少,優生是對母嬰雙方而言的。因此,對控制胎兒體重相當重視,是圍產保健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在產科門診,醫生、助產士和營養師都會給孕婦合理的食譜,告之控制胎兒體重的重要性,而孕婦也會很努力地去做到,甚至有的孕婦餓得肚子咕咕叫,也不敢多吃東西。所以一般情況下胎兒體重都能控制在3500克以下,很少有超過的。
而“小”的嬰兒出生后,都要接受體格發育、智力、社會適應能力的全面培養。日本清淡的飲食,豐富的海產品,加上科學的喂養方法,為孩子的體格發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重視對孩子的素質教育又是日本的一大特色。當孩子摔倒在地下,大人總是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大冷天讓孩子穿著短袖衫短褲在戶外活動;學校都有挫折教育,培養孩子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品格和團隊精神。
人性關懷,體現對婦女生育價值的尊重
在人們的印象當中,婦女生孩子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因此往往孕婦及家屬在整個孕期反復考慮著“是自己生呢?還是爽氣一點剖宮產?”而現在能夠堅持并鼓勵孕婦自己生的父母長輩也越來越少,反而多數幫著四處托人預約剖宮產。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是,在日本的產科醫院里,哪怕是產房里,根本聽不到孕婦大聲哭喊,只有個別產婦極其忍耐下的低聲哼哼;也沒有助產士不耐煩的責怪和訓斥,有的只是鼓勵加油的低聲細語。
上一頁12下一頁下一篇:你的生產觀念及格了嗎?親子中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新媽媽如何防止乳頭被咬親子中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