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每對夫婦都期待擁有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影響寶寶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早產,即從末次月經的第一天算起,懷孕滿28周至不滿37周間分娩,在此期間分娩出的新生兒稱早產兒。近年來,早產在經濟發(fā)達的國家及地區(qū),不但沒有減少的情形,反而有上升的趨勢。雖然現今我們的醫(yī)療技術和設備對早產兒的處理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甚至有超低出生體重兒(出生體重<1000克)經過醫(yī)院的悉心照顧,達到足夠的體重而存活下來的報道,但是總體來說,早產的寶寶由于各個器官發(fā)育不夠成熟,生存力較低,易發(fā)生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缺血缺氧性腦病、顱內出血、壞死性小腸炎、腦癱等并發(fā)癥,早產一直是新生兒最主要的死亡和致病原因,并且可以導致后遺癥。因此,防治早產的發(fā)生應該成為準爸爸媽媽們和產科醫(yī)生共同的目標。
按照優(yōu)生優(yōu)育的原則,每一位女性在準備懷孕之前,應該去產科醫(yī)生那里進行全面的孕前咨詢,包括是否有導致早產的目前已知的危險因素;在確知自己懷孕以后,還應該根據醫(yī)生的建議做定期孕期檢查,評估是否有早產傾向,以便盡早發(fā)現問題,采取應對措施。
早產的原因
準媽媽們需要了解一些常見的早產原因及高危因素:①妊娠期急性感染如急性闌尾炎、胃腸炎、腎盂腎炎等;②生殖道炎癥如細菌性陰道病、衣原體等;③子宮先天畸形、宮頸機能不全;④多胞胎、羊水過多導致子宮張力過大;⑤孕婦原有心臟病、腎病、糖尿病、甲亢等合并癥,或者罹患妊娠期并發(fā)癥如妊娠期糖尿病等;⑥胎膜早破、前置胎盤、胎盤早剝等;⑦孕婦曾有晚期流產(妊娠12~28周)、早產及產傷等病史;⑧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酗酒等。
如何預防早產
一、保持良好的生活狀態(tài)。
懷孕期間,孕婦要注意減輕勞動強度,增加休息時間;戒除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避免緊張、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要保持精神上的愉快。孕晚期最好不要長途旅行,避免路途顛簸勞累誘發(fā)子宮收縮;不要長時間持續(xù)站立或下蹲;不要到人多擁擠的地方去,以免碰撞到腹部;走路,特別是上、下臺階時,一定要注意走穩(wěn),避免跌倒。跌倒可能會引起陣痛,但一般不會引起早產,但有時跌倒碰撞到腹部,有可能引起胎盤早剝而導致早產,所以應該及時去看產科醫(yī)生。
有早產傾向或先兆的孕婦應該尤其避免工作勞累、過重體力活動以及過量運動,禁止性生活。可取左側臥位臥床休息,但是不建議有早產先兆的孕婦長期臥床,因為長期臥床的副作用不容忽視,可增加血栓性疾病的發(fā)生。
二、孕期攝取合理充足的營養(yǎng)。
女性懷孕之后要負擔母體和胎兒的營養(yǎng)需求,所以孕婦要加強營養(yǎng)意識,飲食要保證熱量,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和各種維生素。如果偏食,比如只吃水果,會導致營養(yǎng)不良,繼而導致胎兒發(fā)育不良,與早產也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又比如,患貧血的孕婦,早產發(fā)生率偏高,必要時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營養(yǎng)補充。
三、孕期注意口腔健康。
育齡期女性常見的口腔疾患是牙周病,口腔厭氧菌感染性牙周病是流產及早產的危險因素之一,所以應該在孕前就治療口腔疾患。
四、積極防治生殖道感染。
生殖道感染是早產發(fā)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為生殖道感染中,細菌及其產生的毒素可侵入絨毛膜羊膜,進而刺激蛻膜細胞產生細胞毒素和前列腺素,引起早產發(fā)生。所以,孕期應該加強會陰部清潔保健,穿棉質、透氣的內褲,不亂用清潔液。使用清潔液不合理,會導致陰道菌群失調,反而引起感染。
有陰道分泌物增多或氣味異常,外陰瘙癢或燒灼感等癥狀的孕婦,以及有高危因素的孕婦應在產科門診進行陰道和宮頸分泌物的檢測或者培養(yǎng),如果證實存在感染,則應該在產科醫(yī)生的指導下,根據不同的病原體選用敏感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療。
有相當一部分比例的孕婦早產繼發(fā)于胎膜早破。胎膜早破后可發(fā)生感染,導致絨毛膜羊膜炎,后者可使胎兒宮內感染,或者使新生兒感染,所以胎膜早破的孕婦應當住院,接受常規(guī)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另外,孕婦應認識早產的征候,如有未滿孕周“見紅”并伴有規(guī)律宮縮(規(guī)律性的下腹痛)、腰背酸痛、陰道有溫水樣東西流出等異常情況,應盡早去醫(yī)院檢查。醫(yī)生會判斷孕婦是否先兆早產,并決定進一步的處理,盡量減少早產的發(fā)生或使早產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程度,盡量保證孕婦及腹中寶寶的健康。
下一篇:產后良方讓新媽媽更漂亮親子中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生雙胞胎的女性老得快親子中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