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不到兩成尿失禁女性患者就診,分娩后42天請為盆底做次“安檢”
每年6月的最后一周是“世界尿失禁周”。根據國際尿控協會(ICS)年會公布的數據,成人女性尿失禁的發生率為25%~45%。國內一項多區域調查表明,中國女性尿失禁的發生率平均為31%,老年婦女的發病率高達70%,但其中不到兩成人到醫院就診。醫學專家指出,尿失禁無論程度輕重,都有相應的治療方法,沒有必要認為這是生育后或者年齡大的“自然現象”而繼續忍受下去。
案例:
大媽漏尿放棄跳廣場舞
50歲的李大媽性格外向好動,每天吃完晚飯后都會去跳廣場舞。然而,最近女兒發現,老媽越來越少出去跳廣場舞了,追問緣由,母親才不好意思地告訴孩子,最近隨便一動就會有尿液漏出,開始只是在咳嗽或打噴嚏時有漏尿,近來癥狀加重,運動稍微劇烈一點都會出現,于是干脆就在家歇著了。
30出頭的外企白領王女士生完小孩后也不幸患上了尿失禁,雖然看上去沒什么異樣,可是下面“太濕”讓她很受困擾,身上不時散發出異味,以至于她無法正常工作和日常交往。她以為生完小孩、年齡大了就自然會漏尿,便選擇長期默默忍受。
壓力性尿失禁
中老年女性高發
尿失禁是指“客觀上能證實的不自主的尿液流出”,長期尿失禁會導致盆腔炎、膀胱炎、陰道炎、性生活障礙等嚴重疾病,還可造成患者焦慮、尷尬和沮喪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被稱為“不致命的社交癌”。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泌尿外科副教授吳芃介紹,在廣大中老年女性人群中,尿失禁是一個非常高發的疾病,大約平均每五人中就會有一名患者,其中又大部分為壓力性尿失禁。主要表現就是在咳嗽、噴嚏、大笑或運動時,由于腹部壓力的增高而致使尿液不自主地從尿道流出。
壓力性尿失禁的發生和許多因素有關,目前比較明確的包括生育次數較多、盆腔脫垂、肥胖等因素。解放軍458醫院婦產科主任萬蘭介紹說,尿失禁之所以偏愛女性是因為女性在懷孕、分娩的過程中很容易發生骨盆底肌肉和神經損傷,導致對尿道的控制力減弱,日后在腹壓突然增大時,就容易“漏尿”。
吳芃指出,盡管我國尿失禁發病率很高,但是不少患者由于缺乏就診意識或者不能找到正確的診療途徑而輕視了治療。
剖宮產不能
預防尿失禁
近日,家庭醫生在線進行了一項產后尿失禁防治認知調查,參與女性68.42%并不知道尿失禁是產后婦女的高發疾病,若在生育后發生尿失禁,僅10.53%選擇就醫治療,42.11%選擇等待自愈,對產后尿失禁的就醫意識有待提高。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婦產科副主任劉木彪教授指出,分娩是造成女性尿失禁的常見誘因,很多女性存在錯誤認知,以為如果選擇了剖宮產,就能預防產后尿失禁。對此,劉木彪指出,尿失禁不僅會在產后發生,在懷孕期間也會發生。除了分娩外,妊娠也是造成盆底肌、支撐韌帶損傷的重要原因。因此,即使選擇了剖宮產,仍有可能會在產后發生尿失禁。但對胎兒相對過大、難產等孕婦,選擇剖宮產將有可能減少她們產后發生尿失禁的可能。
劉木彪提醒說,無論是為了減少以后發生尿失禁的可能性,還是為了早日告別尿失禁的困擾,在產后若發生尿失禁都應及早接受檢查與治療。特別是生完第一胎、有計劃生第二胎的女性朋友,若第一胎時發生產后尿失禁,盆底康復情況不佳,很有可能會增加生第二胎時尿失禁發生的幾率。
另外,產婦產后42天做盆底功能檢查非常重要,特別是對產后發生尿失禁的女性,能幫助她們及早發現問題并及早治療。
治療:
嚴重尿失禁需要做手術
萬蘭指出,其實尿失禁是可以治愈的。輕度尿失禁可采用盆底肌鍛煉,這個方式很簡單:收縮陰道及肛門,上提并維持2~3秒后放松,然后重復。每天做300~500次,可以分數次完成,至少堅持1~2個月才能見到效果,一般需要堅持一年以上。
如果盆底肌訓練效果不好,就要考慮藥物或者手術治療。藥物治療臨床運用的不是很普遍,一是由于效果還不是很肯定,其二是由于藥物存在一部分的副作用,比如惡心、嘔吐或者是引發高血壓。對中老年婦女而言,使用這些藥物應該要非常謹慎,必須由專科醫生處方并且定期監測。
嚴重尿失禁則需要做手術,包括后尿道注射硬化劑、各種懸吊術、人工尿道括約肌置入術以及尿道延長或折疊術等。此外,減肥也可改善女性尿失禁。(記者伍君儀、盧文潔、王鶴 通訊員吳劍鵬、黃雙權)
下一篇:生孩子需要花多少錢?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挑選月嫂,主要應考慮6點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