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應該說從懷孕開始,關于母乳喂養的宣傳就已經開始了。從社區到家庭醫生,再到醫院,你會不斷地聽到這樣的聲音。
生完孩子之后,母乳喂養的宣教也成為護士所擔當的一項重要工作。宣教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發送資料及宣傳內容、實際操作訓練等。有趣的是,當孩子剛生出來被剪斷臍帶包裹好之后,我的助產士就立刻讓孩子趴在了我的胸口上訓練母乳喂養,而此時的我,還未被處理傷口。助產士對我說,這樣有助于產后盡快地讓孩子適應母乳喂養。據研究證明,嬰兒出生后半小時左右即可出現覓食反射、吸吮反射。早吸吮可促進母乳喂養成功,若超過此時期,嬰兒即進入長睡期。故規定生產后30分鐘內在母嬰皮膚接觸的同時,嬰兒要開始學習吸吮母親的乳汁。
嬰兒學會早吸吮有以下好處:
(1)母親體溫適合嬰兒保溫,有利于母嬰早期皮膚接觸和早吸吮,促使母乳喂養成功;
(2)早吸吮可刺激母乳泌乳反射、射乳反射的盡快形成,有助于早下奶及乳汁分泌;
(3)讓嬰兒吸到營養和免疫價值最高的初乳,增強嬰兒抗病能力,促進胎糞排出;
(4)促進母親子宮收縮,減少產后出血。
到了休息間,護士一直不間斷地給我上母乳喂養方面的知識課程,并從實踐上給我傳授了許多知識。
產生母乳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很多母親常常在第二天之后才有乳汁。在這之前,醫院也準備了很多合成奶給嬰兒備用。這里的合成奶都是用200毫升的易拉罐裝著的,如果有的孩子在母乳喂養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護士就會將合成奶倒入帶有刻度的一次性奶瓶中喂給孩子。此時的喂養僅僅是緩解孩子的饑餓感,醫護人員并不希望它成為母乳的替代品,所以,這些喂養都是限量的。醫護人員會定時來記錄喂養的次數,以及喂養之后孩子排泄的次數。
我們之所以不斷地強調母乳喂養的重要性,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在于初乳的作用。
母親產后5天~7天(或12天)內分泌的乳汁叫初乳。初乳含有β胡蘿卜素,故呈黃色,略稠,量少(每次可吸出2~20毫升)。和滿月后的成熟乳相比,脂肪和糖含量較低,適合于新生兒的消化與吸收;蛋白質含量較高,具有抗病能力的免疫球蛋白含量較成熟乳高20倍~40倍,因而,母乳喂養的新生兒患病率遠遠低于人工喂養兒。
有人嫌初乳“臟”不給孩子吃,有人將新生兒生理性體重下降歸罪于初乳的稀薄和量少,急不可耐地給新生兒加糖水、牛奶或其他代乳品,這些觀點是陳舊且錯誤的。
抗體中分泌型IgA在新生兒體內不會被消化、吸收和分解,它們覆蓋在小兒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上防止細菌和病毒侵入造成感染;同時阻止異種蛋白作為抗原進入體內引起過敏;初乳還具有輕微的通便作用,可幫助胎便排出,利于膽紅素的清除從而減輕黃疸;初乳含生長因子,可促進新生兒小腸的發育;初乳中VitA含量較高,有利于減輕感染。
可能正是因為嚴格按照醫院的規定進行了科學的喂養與觀察,一直以來,我的孩子身體非常健康,抵抗力強。每當看到孩子臉上那幸福的微笑時,我都會對當時幫助過我的醫護人員心存感激。
對于一位初為人母的女性來說,幫助她建立一種健康、科學的喂養觀念,并給孩子未來的健康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是多么的重要呀!
下一篇:母乳加熱,最好別用微波爐營養親子中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乳房小會影響母乳喂養?營養親子中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