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受訪專家/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 崔玉濤
母乳喂養有利于寶寶的健康,這幾乎是所有母親的共識。但在現實中,關于母乳喂養卻有著許多的疑問,如“母親感冒了就應該停止喂養,否則容易傳染給寶寶”、“寶寶體重下降是不是媽媽的奶營養不夠?”、“好的配方奶粉是否營養更全面?”……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崔玉濤表示,母乳喂養的關鍵除了“母乳”之外,還應該體現在“喂養”方式上面。
誤區一:
乳汁沒出來就不喂寶寶
崔玉濤:現在許多不能給孩子喂母乳的媽媽,問題大多出在“沒有母乳”上。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寶寶出生后吸入母乳最早喂的是細菌而不是乳汁。細菌在整個人的腸道健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母乳喂養是母乳+細菌同時喂孩子的過程。母乳是有細菌的,但這個細菌不是致病菌,而是媽媽在生孩子之前的二三十年為孩子攢好的對孩子身體有益的細菌。人出生后免疫系統怎么成熟?其實吃細菌是最早的成熟過程。孩子細菌吃得早,孩子的免疫系統就早建立。這樣免疫系統被啟動了以后,我們才能夠理解他以后的發育。如果不行就要盡可能地模擬母乳喂養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成分的模擬。
因此,無論有沒有母乳,孩子出生后都應該盡早讓孩子開始吸吮,最好的情況是出生后30分鐘內開始。但目前能這樣做的并不多,很大理由是媽媽還沒有乳汁,這其實是一個認識的誤區。事實上應該堅持先吃細菌,而不是見了乳汁才開始喂。
誤區二:
把乳頭消毒干凈再喂寶寶
崔玉濤:我們也知道有很多細菌是有害的,比如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那吃進去不會對孩子有害嗎?細菌在空氣中能夠存活的叫需氧菌,這些細菌被我們吃進去的同時也有空氣被咽進去了。需氧菌要存活一定需要消耗氧氣,這就讓氧氣在消化道總變得越來越少,到了大腸的時候,氧氣被消耗光了,這些需氧菌自然就不會存活了。也就是說,我們的腸道健康是在每次進餐的時候吃進一點點的需氧菌,同時在消耗被吞進去空氣的時候細菌走向了自然滅亡的過程。
因此,千萬不要認為一看見細菌,就覺得這些細菌太臟了,孩子吃了以后一定得病。正因為有些有害菌是需氧菌,當腸道變成無氧環境的時候,細菌走向滅亡,才能讓同時吃進去的雙歧桿菌在無氧的情況下生存。因此在正常情況下,母乳喂養不需要做不必要的殺菌消毒。
誤區三:
媽媽生病就停止喂養
崔玉濤:母乳喂養的時候,媽媽或會患上疾病。不管是消化道的生病,還是呼吸道的生病,媽媽在生病以后機體內產生的抗體會通過乳汁喂孩子,但絕對不會把細菌病毒喂給孩子。如果呼吸道感染媽媽喂孩子可以戴口罩,消化道感染媽媽喂孩子之前要洗手。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孩子真正從乳汁接受的,是媽媽在生病期間,從新的病原體刺激中產生的抗體,其實這對孩子是更好的事情,這可以說又是母乳喂養過程給孩子帶來的好處。
誤區四:
寶寶體重下降是母乳營養不夠
崔玉濤:如果嬰兒出生后體重下降,母親就會質疑自己的母乳營養不夠。臨床上就有不少母親產生過這個疑問。其實溶解度高(看著透明)的,孩子腸道吸收效果越好,很多時候家長會產生一個誤區,覺得越渾濁“內容”越多,而越清則越沒東西。實際上我們評價喂養的效果,要看孩子的生長。一般來說,體重下降沒有超過出生時的7%就應該堅持母乳喂養。
只有體重下降超過7%,才必須加所謂的配方奶。但這同樣需要注重母乳喂養的過程——一定要先吸吮媽媽乳房,才能給孩子喂配方奶,不能一次母乳一次配方奶。只有在吸吮媽媽乳房的過程中正常的菌群才能夠進入寶寶體內,另一方面媽媽有多少乳汁都先吃進去了,配方奶只是彌補母乳的不足。文/羊城晚報記者 謝哲
下一篇:新媽媽患急性乳腺炎能喂奶嗎營養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背奶媽媽”重返職場的8問8答營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