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世衛組織曾報告說中國剖腹產率高達46%,遠高于世衛的警戒線三倍。最新研究發現,剖腹產的孩子后天更容易肥胖超重,這與剖腹產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新生兒菌落水平不無關系。 在現代社會,超重癥狀有著越來越低齡化的趨勢。在許多專家看來,這跟孩子們吞下的大量垃圾快餐有直接關系,但最近一項新的研究指出,超重的病灶也許在孩子出生時就埋下了。
2012年5月末的《兒童疾病檔案》上發布了一項研究,聲稱剖腹產的孩子,在三歲時出現超重癥狀的幾率是順產孩子的兩倍。這項研究是在美國波士頓進行的,追蹤調查了1999年至2002年間出生的1255名嬰兒。研究者在征得嬰兒母親同意后,記錄了她們產前和孕期的體重、嬰兒出生時的身高體重,以及他們長到三歲時的體重變化。
這些嬰兒中,有23%是經過剖腹產出生的。對比了調查數據后研究者們發現,剖腹產的孩子中有15.7%在三歲時有了超重現象,而順產的孩子里面只有7.5%的人超重。當然,導致兒童超重的因素有很多,父母的身體素質,母親孕期的體重,家族遺傳病史,日常飲食生活習慣等都會影響。但研究者們排除了這些因素后,再結合產婦的BMI身體質量指數與數據做對比,仍然發現剖腹產和超重的比率是正相關的。
負責這項研究的是波士頓兒童醫院的兒童胃腸病學家蘇珊娜·休伊醫生,她認為:“美國嬰兒現在有三分之一都是剖腹產生出來的,如果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正確的話,準媽媽們都要好好考慮一下了。”
為什么剖腹產會跟超重扯上關系呢?研究者推測,這可能跟母嬰體內的菌群分布有關系。在順產過程中,母親產道內的菌群會進入嬰兒的體內,并在消化道中寄居繁殖。而通過剖腹出生的孩子則缺失了這種機會。另外,剖腹產時使用的抗生素,也可能影響了嬰兒腸道內的某些菌群。而人體內的菌群是否平衡,跟食物吸收以及體重的維持是有密切關系的。
研究者們分析了剖腹產兒童腸道內的菌群,發現里面的厚壁菌數量(Firmicutes bacteria)比順產兒童的高。厚壁菌是一種跟肥胖聯系密切的菌種。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杰弗瑞·艾登教授2010年曾在《自然》期刊登過一篇論文:他和同事發現,肥胖者腸道內游弋著的菌群和苗條者的大不相同。肥胖者的厚壁菌門(如李斯特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等)比苗條者多出20%,而擬桿菌門則少了約90%。
在人體攝入食物時,厚壁菌能更有效地吸收熱量,并將其轉化為脂肪堆積起來。肥胖志愿者吃了一整年的低熱量食物后,體重最多減少了25%,體內的厚壁菌比例也有了下降,擬桿菌則上升了。艾登在小白鼠身上做的實驗更說明問題:如果減少它們體內的厚壁菌,增加擬桿菌,它們的食欲便減了下來,體重也跟著下降。
另外,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的學者在2011年對62名嬰兒做過調查,發現剖腹產嬰兒的脂肪肝水平比順產的嬰兒要高。負責該項研究的尼娜·莫迪教授說:“我們的初步數據顯示,非自然生產的嬰兒肝臟內部與脂肪處理的關鍵程序是不正常的,其新陳代謝發展可能發生了改變。”她和同事認為,剖腹產手術也可能影響了激素與酶的自然平衡。
下一篇:水中分娩雖流行,但不可盲目跟風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剖腹產“產”出婦科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