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產后的新媽媽被腰椎間盤突出癥困擾,她以為此病是老年人的“專利”,其實不然,很多原因使它對新媽媽分外“青睞”,不過,從今天起,新媽媽們就要和它說BYE-BYE!
阿嫻懷孕時,腰總是隱隱作痛,大家都以為是寶寶的重量增加了腰部的負擔,腰才會痛,生完孩子也許會慢慢緩解,忍忍就過去了。生產后,阿嫻也和其他的新媽媽一樣,忘情而快樂地投入到初為人母的忙碌中,將懷孕時的腰痛以及醫生的一些產后囑咐全然拋在腦后。沒過兩天,阿嫻感覺腰部痛得厲害,還經常感覺腿有點麻痛,一彎腰更痛,甚至無法再抱寶寶了。
在家人的陪同下,阿嫻趕快到醫院去檢查,被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癥”。阿嫻以前聽說過此病,但她不理解,“腰椎間盤突出癥”應該是老年人得的病,自己剛做了新媽媽,怎么會得呢?聽完了醫生的解釋,阿嫻這才恍然大悟……
為什么“青睞”新媽媽?
在懷孕時,尤其是懷孕后期,腹內胎兒不斷增大,造成準媽媽的腰椎過度前凸,經常保持這種姿勢,從而增加了腰部負擔,留下了隱患。
產后由于內分泌系統還沒有完全恢復,骨關節及韌帶都較松弛,對腰椎的約束以及堅固力量減弱,容易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癥。
很多新媽媽產后以養為主,很少活動,所以體重有所增加。腹部偏于肥胖,使腰部肌肉負荷增大,從而增加了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生率。
腰椎間盤突出癥表現
腰痛、一側或雙側下肢疼痛;或一側下肢痛麻。
疼痛常向臀部、大腿、小腿外側及足底放射。
咳嗽、打噴嚏、大便用力時都會使疼痛和腿麻加重,腰部活動時疼痛加劇;臥床屈膝休息常能使疼痛減輕。
疼痛發作多屬突然性、周期性(經休息明顯好轉后又突然發生)。
就醫指征若出現下列表現時應去醫院檢查,它可能是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警告信號,應予以重視。
腰痛長期不愈 如平日或懷孕期間經常腰痛,這提醒你可能得了腰肌纖維炎。如果不及時治療,在產后很容易誘發腰椎間盤突出癥。
反復發作的腰扭傷 如果沒做什么強烈運動,只是彎腰拿了點東西,或洗臉、起床疊被就突然腰扭傷,那就要注意了。雖然這種扭傷休息幾日或熱敷、口服止痛藥后疼痛就能消失,但它可能是腰椎間盤出癥的信號。
早期征兆
脊柱側彎 有的女性總是不注意坐姿,時間久了就會發生脊柱側彎。如果出現腰痛,即使沒有腿痛的癥狀,這種情況也應考慮是腰椎間突出癥的前期癥狀。
發作性腰痛 一些新媽媽在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癥時,會想起自己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在過度伸位或過度屈位時曾發生腰痛,一般可持續幾天或1~2周,平常并沒有任何癥狀。這種發作性腰痛也是先兆癥狀之一。
產后積極預防
避免睡軟床 長期睡在軟床上,人的腰椎間盤承受的壓力會增大。久而久之,就容易引發腰椎間盤突出癥,因此要改用硬床。
保持合適的體重 過于肥胖的腹部,增加了腰部負荷。當然,身體也不能過于瘦弱。所以,體重適度最好。
加強鍛煉 增強腰部肌肉。長期缺乏身體鍛煉,腰部肌肉力量減弱,不利于保護椎間盤。例如在睡覺前將腰部和臀部反復抬高呈弓狀,可以達到一定效果。
避免持重 新媽媽剛經歷生產,自己不要抬重物,動作不要過猛。拿東西時身體要靠近物體,避免閃腰。
醫院給予治療
醫生會根據患者不同的情況予以牽引、按摩、理療,嚴重者實施手術。
做好家庭護理
急性期以臥床休息為主 初患腰椎間盤突出癥,應臥床休息3~4周。臥床休息并不是絕對臥而不動,這樣對血液循環、運動系統會產生不良影響。可以在床上適當做鍛煉腰肌的活動,對以后恢復極有幫助。并可用紅外線頻譜儀照射腰部或做腰部熱敷,以促進局部組織血液循環,減輕水腫,增加腰部血運。
緩解期腰部保暖要做好 平常要特別注重腰部的保暖、防寒、防潮。反復搓腰也有利于減緩疼痛。
臥床休養TIPS
病情嚴重者要完全臥床,休息要充足。在臥床期間大、小便較為麻煩,采用便盆有時可引起或加重腰部不適。此時可鼓勵新媽媽下床大、小便。去廁所時,可用拐杖或由他人攙扶,以減輕椎間盤所承受的壓力。大便時,最好用坐式馬桶,以避免下蹲。即使需在床上使用便盆時,最好有一個可以支撐的物品,以使臀部抬起。
臥床時腰部可墊一薄墊(最好裝米,成3~5cm高度為宜),以維持腰椎的生理曲度,有舒適感為宜。
床鋪最好為硬板床,褥子薄厚、軟硬適度。床的高度要略低一些,能使新媽媽剛坐起時,雙腳就可著地。
文/春濤
下一篇:婦產專家詢診室:生殖健康親子中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營養師:夏日藥粥最相宜營養親子中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