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產褥感染(puerperal infection)是指分娩后生殖道的感染,又稱產褥熱。
發病率約為1~7.2%。
由于產褥期發熱絕大多數系產褥感染引起,因此,可將產后發熱的發生率作為產褥感染的一種指標。Joint Committee on Maternal Welfare規定在分娩24小時后至10天內(即產后第2~10天),按標準方法用口表測量體溫,每日至少4次,凡體溫有二次達到或超過38℃者,稱為產褥病率(puerperal morbity)。多年來已習慣于沿用產褥病率來估計產褥感染的發病率,但是,產褥期發熱還可由生殖道以外的原因引起,如尿路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乳腺炎等,需與產褥感染鑒別。此外,住院時間的縮短、抗菌藥物對發熱反應的干擾,也影響產褥病率。因此,不少作者認為應采用新的指標。
由于產褥感染是引起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在17世紀已引起婦產科工作者的深切關注。但認識它的本質和提出如何預防應歸功于Holmes和 Semmelweiss。
既而隨著細菌學的發展,無菌技術的建立,抗菌藥物的問世,輸血的普及,創傷性手術產的減少,產褥感染引起的死亡也明顯減少。以我國來說,解放前,產褥感染異常嚴重,產婦死亡率中約有半數系由產褥感染引起,每年因產褥感染死亡者達10余萬。解放后,由于黨和政府對人民健康的關懷,全面推行新法接生,產褥感染已基本得到控制。但由于細菌耐藥菌株的出現,在處理方面又增加了新的困難。迄今為止,感染、出血和高血壓仍為孕產婦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
下一篇:宮頸疾病早發現早治療親子中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席恩氏癥候群”的癥狀親子中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