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喉異物:
異物入喉時,立即發生嗆咳、氣急、反射性喉痙攣,而引起吸氣性呼吸困難及喘鳴,若異物停留于喉上口,則有聲音嘶啞或吞咽困難。稍大異物若阻塞于聲門可立即窒息致死。
氣管異物:
異物剛吸入,其癥狀與喉異物相似,以嗆咳為主。以后,活動性異物隨氣流移動,可引起陣發性咳嗽及呼吸困難,在呼氣末期于氣管處可聽到異物沖擊氣管壁和聲門下區的拍擊聲。并在甲狀軟骨下可觸及異物撞擊震動感。由于氣管腔被異物所占,或聲門下水腫而狹小,致呼吸困難,并可引起喘鳴。
支氣管異物:
早期癥狀與氣管異物相似。由于不同種類異物可以出現不同癥狀。植物性異物,如花生米、豆類,因含有游離脂酸、油酸,對黏膜刺激較大,常出現高熱、咳嗽、咯膿痰等急性支氣管炎癥狀。若為金屬異物,對局部刺激較小,如不發生阻塞,可存留在支氣管中數月而無癥狀。以后,由于異物嵌頓于支氣管而造成不同程度阻塞而出現不同癥狀。由于呼吸道異物多為兒童,吸入異物時,家屬沒有看見,孩子又不能自訴經過。可問不出異物吸入病史,患兒多因有喘鳴聲就診,而被誤診為“哮喘性支氣管炎”,或因陣發性嗆咳而誤診為“百日咳”,或因長期呼吸道感染,誤診“肺炎”、“支氣管擴張”癥等。故對兒童肺部有局部性的病變,長期不愈或時好時犯者,所謂“三不像”癥狀,即既不像肺結核,又不像典型的支氣管肺炎,更不像其他肺部疾病,凡遇此情況,均應考慮呼吸道異物的可能,應予以重視。
喉的占位性病變:
常見的有喉部囊腫、喉氣管血管瘤、喉乳頭狀瘤。前兩種多為先天性病變,后者則源于后天的病毒感染。喉部囊腫又可分為含氣囊腫和含黏液囊腫。喉氣囊腫又名喉膨出,為喉室小囊的異常擴張,含氣體。喉氣管血管瘤由胚胎期血管網增生所形成,是一種先天性發育異常,屬錯構瘤,非真性腫瘤。喉乳頭狀瘤:10歲以下兒童多見,與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有關。兒童乳頭狀瘤具有生長快、極易復發,呈多發性等特點,隨年齡增長有自限趨勢。喉的占位性病變開始時多無癥狀,待生長到相當大時出現喉喘鳴、發聲改變、發音不清、進行性聲嘶或無聲,常伴有咳嗽、嗆咳。嚴重的出現呼吸困難、喉阻塞而危及生命。
孩子感冒后出現“喉喘鳴”是怎么回事?
小兒急性喉炎多見于5歲以下的兒童。常與急性傳染病或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出現。由于小兒抵抗力低,喉腔狹小,黏膜下淋巴組織豐富,聲門下組織疏松,故易于發生水腫,引起氣道阻塞。若診斷及處理不及時,常可危及生命。臨床表現:起病常較急,常為夜間癥狀加重,患兒多有發熱,常伴有咳嗽、聲嘶等。炎癥侵入聲門或聲門下區,則呈“犬吠樣”或“破竹樣”咳嗽。病情重者可出現吸氣期喉鳴及呼吸困難,胸骨上窩、鎖骨上窩、肋間隙及上腹部軟組織吸氣時下陷(臨床上稱為三凹征),煩躁不安、鼻翼煽動,出冷汗,脈搏加快等喉梗阻癥狀。應及時去大醫院就診,以免延誤診治。
寶寶“喉喘鳴”需及時診治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喉喘鳴”,不要過于緊張,但應及時送醫院診治,醫生會詳細詢問病史,并通過相應的檢查如喉、胸部X片、直接喉鏡檢查、電子氣管鏡檢查(無麻或局麻,門診即可檢查)及硬管氣管鏡檢查(需住院靜脈麻醉下檢查)。有的還需做CT、MRI檢查。
待明確診斷后酌情處理。先天性喉喘鳴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喉頭間隙會逐漸增大,喉軟骨也會發育好,絕大多數孩子在2歲左右,這種聲音就會消失。就是要精心照管好孩子,避免感染氣管炎、喉炎和肺炎,還是要讓孩子多曬太陽,多做戶外活動,及時給孩子吃點鈣片和維生素D,注意營養不良和電解質的糾正,增強患兒的體質,防止感冒。
小兒急性喉炎的治療要點為:全身給以足量抗生素。有輕度呼吸困難者,應加用激素類制劑。如激素滴注1-2小時無效者,應考慮氣管切開術。若有異物吸入史,或疑有異物吸入史,雖無體征,或X線檢查陰性者,或有不明顯原因的支氣管阻塞以及久治不愈的急、慢性肺炎及肺不張的病人均應考慮作支氣管鏡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喉部占位性病變一般均需手術治療。如在支撐喉鏡下切除、電灼、激光切除或注入平陽霉素(血管瘤)或做喉裂開切除。對有呼吸困難者應立即行氣管切開術。如有并發感染,不論有無喉阻塞癥狀,除給抗生素治療外,須密切觀察,必要時行氣管切開術。
上一頁12 下一頁下一篇:小兒肛門膿腫的應對辦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小兒唇腭裂修復時機有講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