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如果家庭干預那么重要,那么康復師和醫生是否可以被替代?
和很多早產兒媽媽在交流時,很多人都會問到這樣的問題,究竟我們自己的手法是否可以替代康復師?究竟我們的判斷能否基于各種檢測方法代替醫生?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我們在為Cathy干預的過程中,從未中斷過與康復師和醫生的聯系。6個月以前我們是每隔一個月就找醫生評估一次,6個月以后平均是1.5~2個月評估一次,這種評估讓我們很清楚的明白了一個階段內我們的訓練是否有效,以及下一個階段訓練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問題,以便于及時調整訓練策略。我們與康復師的聯系也從未停止,在不同的階段中和不同的訓練師進行合作,比如中醫推拿、大運動訓練、認知訓練等等,在合作中,我們學習到了應對不同情況的各種訓練方法。而我們自己在康復師訓練的那一小時之外填補了其他全天的空閑時間,保證了對異常問題的高頻率刺激,從而又快又好的完成了既定的訓練目標。
因此,醫生的評估評估和診斷,康復師在康復過程中的專業訓練與指導,家長在生活中的不間斷的高頻刺激與碎片化時間的訓練填補,三者缺一不可,這樣才能保證干預效果的最大化。
本文摘自由作者鮑秀蘭授權的《嬰幼兒養育和早期干預實用手冊》一書
下一篇:做操的時候孩子總是哭鬧怎么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篩查10萬新生兒,120人胎里帶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