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案例:曾小姐在懷孕30周左右時意外早產,剖宮產下雙子,其中一子體重不足1.5公斤,合并嚴重自發性雙側腦室內出血、梗阻性腦積水,命懸一線。為此,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醫生立馬聯系上神經外科會診,根據患兒頭顱B超檢查及腰穿結果明確診斷為雙側腦室內鑄型出血合并梗阻性腦積水。會診意見是需要進行腦室穿刺置管持續引流腦室內積血。問題是要對超低體重早產兒來說,做任何創傷性操作都風險太大。在與患兒家屬充分溝通、權衡利弊并得到患兒家屬同意后,神經外科醫生對該早產兒在床旁行了腦室穿刺置管持續外引流術,經過“觸目驚心”的手術過程終于把小家伙搶救過來。
該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錢東翔介紹,早產兒腦出血多指嬰兒期缺乏維生素K而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礙所導致的自發性疾病,也可由缺氧或產傷引起,顱內出血常為本病首發癥狀,由于本病起病突然,病情變化迅速,極易導致死亡或留有嚴重后遺癥。
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癥一般在生后1至3個月發病,多是由于缺乏維生素K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患兒往往突然發病,主要表現為煩躁不安,尖叫、嘔吐、抽搐、嗜睡、昏迷,兩側瞳孔也可大小不一,嚴重時出現腦疝,即使給予積極的治療,也可能留下一些后遺癥,如癲癇、智力障礙、肢體殘疾、腦積水等。建議盡早地進行治療。
一般34周以內的早產兒,自發性腦出血的幾率很大,而且以后發生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的可能性比較大。少量的蛛網膜下腔出血一般預后良好,但腦室出血預后較差,后遺癥主要是腦癱和繼發性腦積水,漸進性發展的繼發性腦積水又是患兒渡過急性危險期后再度引起腦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
所以,新生兒顱內出血是新生兒圍生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一個重要的致殘因素。缺氧型出血是因缺氧造成毛細血管滲透性增加使血液滲出,此型可發生在出生前、出生時和出生后。而損傷型則都發生在出生時,當然在缺氧的基礎上更易出現損傷。
錢東翔表示,顱內出血的常見后遺癥有腦積水、腦穿通性囊變、留有智力落后、運動障礙、癲癇等,多為重殘兒,預防新生兒顱內出血應是防殘工作的重點之一。據了解,現在也只有采用手術治療,腦室穿刺置管持續引流術是當前清除患兒腦室內積血最高效的方法。
受訪專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神經外科主任 錢東翔
文/羊城晚報記者 余燕紅 通訊員 黃賢君 羅鵬
下一篇:所謂“肌張力高”是腦癱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父母必修課:寶寶發燒實用攻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