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家里突然多了一個小寶寶,初為人父人母的你們,是否在擔心著小寶貝的“濕疹”、“新生兒黃疸”?當小寶貝坐爬站走每一次都有行動飛躍的時候,你們又是否在驚訝不已?面對“狀況百出”的寶寶,“煩惱”的爸媽你們都準備好了嗎?
Q1:什么是新生兒黃疸?
A: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后的一周內可能出現皮膚黃染,這是由于體內膽紅素沉積在皮膚 表面所致,醫學上稱之為新生兒黃疸。新生兒發生黃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如果是生理性黃疸,不需要特殊處理就可以自行消退。病理性黃疸是由于疾病所引起的,使膽紅素的代謝出現異常,它發生在新生兒的特定時期,使生理性黃疸明顯加重,并容易與生理性黃疸相混淆。
病理性黃疸可能有很多原因引起,最常見的是母乳性黃疸。是因為媽媽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活性高,使寶寶膽紅素在腸道中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黃疸。如果在生理性黃疸高峰后,黃疸癥狀繼續加重,且停止哺乳48小時,黃疸明顯下降,再次哺乳,黃疸又上升,則提示母乳性黃疸的可能。母乳性黃疸一般不會對寶寶造成嚴重傷害,可暫停母乳喂養,用配方奶代替,待寶寶黃疸癥狀好轉之后,再恢復母乳喂養。
Q2:怎樣預防尿布疹?
A:嬰兒的皮膚極為嬌嫩,若長期浸泡在尿液中或因尿布密不透風而潮濕的話,臀部常會出現紅色的小疹子或皮膚變得比較粗糙,稱做“尿布疹”或“紅屁股”。如果嬰兒長時間裹濕尿布或臟尿布,皮膚就會受到刺激,形成尿布疹。 》尿布疹容易和哪些疾病混淆?
時刻保持寶寶小屁屁的清潔與干爽,就可以遠離尿布疹的困擾。所以,家長要經常更換尿布或紙尿褲,每次更換時,用溫水為寶寶清洗干凈,并用干凈的毛巾將局部的水分蘸干,并涂上一層護臀霜后再給寶寶墊上尿布或紙尿褲。如果尿布疹已經破損,可以局部涂上少許金霉素軟膏并保持局部皮膚通風透氣。另外,可以用新鮮的馬齒莧煮水清洗小屁屁,或者用艾葉、薄荷煮水清洗,都可以減輕寶寶的不適癥狀。
Q3:如何給寶寶添加輔食?
A:給寶寶添加輔食是一個緩慢且極具耐心的過程,家長要根據寶寶自身的情況來制定合理的輔食添加計劃。一些育兒書上關于輔食添加的時間表只能作為參考,并不是標準,更不能以此對寶寶做出評估。 》4至15個月寶寶輔食全攻略
一般來說,建議家長從嬰兒4-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純母乳喂養的寶寶應先嘗試添加配方奶粉,目的在于訓練寶寶能夠接受配方奶的味道,之后再按照米粉、蛋黃(過敏的寶寶延后添加)、菜泥、肉泥、爛粥等順序逐步為寶寶添加。當寶寶完全接受了一種輔食之后,才可以添加另外一種輔食。為寶寶添加輔食時應使用小勺喂,可以先將小勺輕點寶寶下唇,讓寶寶自己舔著吃。一旦寶寶用舌頭將食物頂出,那就說明寶寶可能不太喜歡這種味道,家長不妨過幾天在嘗試,多試幾次之后,寶寶就會愛上這種味道。
Q4:枕禿就是缺鈣嗎?
A:關于枕禿,媽媽需要知道的是每個寶寶都會多多少少出現枕禿。枕禿除了與佝僂病、營養素缺乏以外,還與枕部頭皮長期受到反復摩擦,造成的局部頭發缺失。當寶寶稍稍長大一些以后,他逐漸開始抬頭、向左右兩邊轉動,這時頭發受摩擦的機會就會減少,枕禿的情況就會慢慢消失了。
平常我們所說的“缺鈣”,實際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很多人都認為缺鈣可以引起嬰兒患上佝僂病,然而佝僂病的真正原因是嬰兒體內缺少維生素D。嬰兒體內缺少維生素D會影響嬰兒對鈣的吸收以及鈣在骨骼中的沉積,從而影響骨骼發育。因此,正常足月兒應在出生后2-4周開始補充維生素D,并且應該持續到2至2歲半。幼兒在2歲后戶外活動增加,飲食種類逐漸多樣化,這時就不需要補充VD了,但是,每天戶外活動時間要求在2-3小時以上,達不到的應該繼續少量補充VD。
Q5:寶寶什么時候開始長乳牙?
A:寶寶乳牙共有20顆,包括8顆切齒,4顆犬齒和8顆臼齒。一般情況下,寶寶出生5個月左右長出第一顆牙齒,到2歲半左右乳牙出齊。6歲左右乳牙逐漸脫落,恒牙開始萌出,取代乳牙。寶寶長牙早晚有異,有的寶寶4個月甚至更早就長出了第一顆牙齒,而有的寶寶8-9個月時嘴里還是光禿禿的。對于長牙稍晚的寶寶,媽媽完全不必擔心。當你發現寶寶見東西就咬、牙齦紅腫、口水狂流、晚上哭鬧增多、不明原因低燒、甚至揪耳朵貨飲食習慣改變時,小乳牙大概就會很快破土而出了。冰凍牙膠、蘋果或胡蘿卜條、磨牙餅干都是緩解長牙不適的得力工具。
Q6:訓練寶寶抬頭有什么好處?
A:抬頭可以幫助寶寶鍛煉頸部、胸部、背部的肌肉,增加肺活量,有利于呼吸道疾病的預防,還能為寶寶早期的視覺發育帶來幫助。
從出生幾個星期時,寶寶就會下意識的努力收緊頸部肌肉,嘗試把腦袋抬起來。到了2個月左右,大多數寶寶就可以在俯臥的時候,將頭抬高30-45度。3個月大的時候,脖子就可以將頭穩穩的支撐住了。寶寶開始嘗試使用俯臥撐的姿勢,用雙肘的力量支撐上半身。到了4-5個月的時候,寶寶俯臥時已經能夠將頭抬高到90度,為以后學習翻身和坐打好了基礎。
Tips:如果寶寶到了6個月還不能抬頭,或一直沒有抬頭的欲望,就需要帶他到醫院檢查。
Q7:什么時候寶寶開始學“坐”?
A:寶寶要坐起來需要有強壯的背部肌肉作基礎。寶寶坐得穩了,說明他的骨骼發育、神經系統、肌肉協調能力等趨于成熟。通常寶寶會先靠坐,呈現半躺坐的姿勢。接下來會嘗試身體微微前傾,并用雙手在身體兩側支持著坐直。
寶寶到了6個月左右,背部肌肉才能夠支撐起上半身,但由于背肌的力量還不強,常常只能做一小會兒就歪倒了。寶寶到了7個月左右的時候,就能夠不用雙手支撐,獨自坐直了。到了8個月,寶寶對坐的控制會更加游刃有余,能夠自如的身體前傾,伸手去抓玩具。
Tips:如果寶寶到了7個月還沒有想坐起來的意愿,到了8-9個月時還不能自己掌握平衡坐穩,就需要帶他到意愿堅持。 》6-8個月寶寶學坐階段的七大重點
Q8:為什么寶寶學“爬”的過程很漫長?
A:爬雖然對發展寶寶的平衡感很有幫助,但并不是所有的寶寶都一定要經歷的發育過程。
美國研究發現,寶寶在爬行時會運用到身體的25個部位,推動自己向前。由于運用身體的習慣不同和爬行階段不同,寶寶的爬姿也會千奇百怪。寶寶學爬的過程比其他動作要漫長一些,通常要經歷從寶寶7個月到11個月的時間。所以爸媽要耐心的引導寶寶,不能著急。有些寶寶跳過爬行階段,直接站立和行走,也是正常的,媽媽不必強迫寶寶學爬。
Tips:有些寶寶在爬行時會出現用一條腿爬行來帶動另一條腿的方式,或是總是用坐姿向前爬,這可能提示寶寶肌肉、神經或大腦發育出現異常,最好帶寶寶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
Q9:怎樣讓寶寶整夜安睡?
A:隨著寶寶神經系統發育成熟,剛出生時的那種想睡就睡、想吃就吃的生活節奏,會逐漸被相對固定的作息時間取代。加之寶寶已經能夠理解晝夜變化,一次攝入的奶量也有所增加,開始有了攢肚的趨勢,大便次數減少,這些都為寶寶睡整夜覺提供了條件。
嬰兒在2-4個月期間就有能力睡整夜覺了。不過事實上,很少有寶寶能做到這一點。這與父母是否從很早的時候就幫他養成了良好的睡眠習慣有關。
如果你的寶寶依賴吃奶或搖晃才能入睡,那他能睡整夜覺的時間就會晚一些。盡量讓寶寶每晚都在相同的時間睡覺,以便他一到時間自然就想睡覺。每天都堅持同樣的睡前程序時,漸漸地,你就能讓寶寶知道這是他睡覺的時間了。只要幾個晚上,他就能在睡覺時間里很快地輕松入睡了。一旦寶寶能自己睡著,他睡覺的時間自然就能長一些了,并最終能睡一整夜。
Tips:給寶寶換尿布、喂奶時動作一定要輕柔,光線不要太亮,因為一旦寶寶徹底清醒后,就很難入睡了。母乳喂養的寶寶,夜間吃奶的次數會相對頻繁,如果擔心頻繁喂奶會吵醒寶寶,不妨采取母子同床的方法,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寶寶和媽媽的睡眠質量。
Q10:怎樣訓練寶寶學“站”?
A:站是走的預備階段,當寶寶覺得腿部力量足以支撐起自己時,自然會扶著東西練習站立。寶寶在9個月左右可以扶著東西站立,10個月左右就可以獨自站立了。一般情況下,寶寶在1歲2個月左右能獨立行走。
坐爬站走4步培養寶寶行動力
拉坐練習和腿上彈跳有助于增強寶寶的腿部力量,讓寶寶站的更穩。
拉坐練習:讓寶寶仰臥,媽媽拉著寶寶的雙手,讓他坐起—站立—坐下—躺下。如此循環重復。
腿上彈跳:媽媽坐在椅子上,寶寶站在媽媽大腿上,媽媽扶住寶寶腋下,讓寶寶在媽媽雙腿上跳躍。
下一篇:新生兒三種睡姿到底怎么睡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照顧早產寶寶要注意三件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