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wǎng)站!
越是小的東西越容易被忽視,就好像孩子的肚臍, 一般不太引人注意,可真要發(fā)生病變,也是個不大不小的麻煩。最近,記者在兒科門診遇到了好幾例自訴孩子“肚臍發(fā)炎”的家長,這些孩子有的剛出生沒幾天, 有的三四個月大,也有的將近一歲。有什么問題會導致肚臍發(fā)炎呢? 兒科醫(yī)生的回答卻出乎意料: 肚臍發(fā)炎常見于出生一個月內的新生兒, 過了這個時間以后, 孩子的肚臍就很少感染了,如果有滲液、流分泌物的表現(xiàn),多數(shù)是“臍茸”或臍部肉芽腫。另外,臍疝在早產(chǎn)兒中也比較多見, 家長擔心其危害, 實際上,不用干預它,在半歲前也能恢復正常。
★ 臍炎由細菌感染引起, 常見于出生一個月內的新生兒,癥狀表現(xiàn)有:肚臍周圍皮膚紅腫,局部流黃色分泌物,聞上去有點臭味。
廣州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新生兒科主任劉海燕教授表示,新生兒之所以容易發(fā)生臍炎,和護理不當有很大的關系。出院后,不少新媽媽不敢碰孩子的肚臍,索性用“臍貼”貼住它, 長時間不清潔也不敞開通風,因為潮濕溫暖的環(huán)境最容易滋生細菌,所以沒幾天寶寶的肚臍就發(fā)炎了。還有一些媽媽為了清胎毒,將含有中藥成分的護臍帶包裹住寶寶的肚臍。
“這種東西據(jù)說比較貴, 但為了孩子好,家長也照買不誤。像這樣捂住肚臍不清理也不管,24 小時細菌就會在局部大量繁殖,造成感染。”另外,廣東人家里有時會用艾葉灰、田七粉等中藥浸泡的水給嬰兒洗肚臍,不但會刺激傷口, 導致傷口不容易愈合,而且中藥洗液并非無菌的,也會增加局部感染的機會。
指導:劉海燕說,新生兒肚臍的護理很簡單,每天用濃度為3%雙氧水或75%的酒精清洗臍部2 次,讓它通風干燥,一般7-10 天就能自然結痂、脫臍。
在此之前,未長好的肚臍并非完全不能碰水,偶爾沾了一點水,用干凈的毛巾擦干,再用雙氧水或酒精消毒即可。如果要把寶寶泡在水里洗澡,可以臨時使用防水“臍貼”,但洗完后要立刻把“臍貼”撕掉,并在肚臍周圍消毒,然后通風干燥。實在不放心的家長,也可以每天把寶寶帶回醫(yī)院,請護士幫忙消毒。
★ “臍茸”或臍部肉芽腫出生超過1 個月的寶寶, 臍部始終有一些分泌物,還伴隨反復瘙癢的,要考慮“臍茸”或臍部肉芽腫。
“它們是同一種疾病,‘臍茸’不一定局部腫起來, 而臍部肉芽腫顧名思義是在肚臍那邊有個突起。”劉海燕表示, 肚臍結扎后正常是血管內膜向里收縮, 但有些孩子因為個體差異的緣故,肚臍結扎后血管內膜外翻,反復有分泌物,逐漸就形成了慢性炎癥,甚至長出肉芽腫。
指導: 可以在醫(yī)院進行一個小手術, 用硝酸銀燒掉外翻的血管內膜或肉芽腫,再局部消毒干燥。這個手術不需要麻醉, 醫(yī)生亦會小心保護肚臍周圍的正常皮膚, 在術中會貼上人造皮膚,只露出需要手術的部位。若此后仍然不好,必須做手術切除。術中患兒要全身麻醉,并收住病房觀察。劉海燕表示,涉及到動刀的手術,建議等寶寶三個月以后做安全一點。術后護理和新生兒斷臍后的護理一樣,7-10 天傷口就會愈合,一般不需要拆線。
★ 臍疝肚臍往外突出稱為“臍疝”。小嬰兒是腹式呼吸,若腹壁肌肉發(fā)育不好,肚子脹氣,或排氣排便排尿時用力,就容易形成臍疝。臍疝多半見于早產(chǎn)兒。
指導: 有些醫(yī)生會用大塊的膠布貼住臍疝,使其回復到正常的位置。劉海燕認為,如此“強制性”干預對孩子呼吸和消化系統(tǒng)均會造成不利影響,也會損傷肚臍周圍皮膚, 引起濕疹等皮膚疾病。“對于臍疝,即使不管它,六個月之前孩子百分百都會長好。家長如果多給孩子做腹部撫觸, 或讓孩子多做爬行運動, 臍疝的恢復還會更快。”劉海燕表示,寶寶平躺的時候多,腸內容物受重力影響往往是下墜而不是上突,因此,臍疝不會長期存在,就算有臍疝也不會造成危害,家長只需靜觀其變。
TIPS
孩子肚臍眼怎么洗?
肚臍比腹部其他地方皮膚與腹腔內聯(lián)系要更緊密。所以洗的方法不當,會對腹腔內的內臟(主要是小腸)造成刺激,引起消化系統(tǒng)的不適, 也就是肚子疼。
所以, 肚臍眼里的泥不是不能洗,而是應該保持清潔。但洗肚臍的方法比較講究,不能像搓澡挖鼻涕那樣用力,而是應該用棉簽一類較軟的東西沾上浴液,“點到為止”的清洗。(宋導)
受訪專家/ 廣州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新生兒科主任、教授劉海燕
下一篇:研究發(fā)現(xiàn)出生月份影響孩子職業(yè)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祛除新生兒乳痂的好辦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