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出生第7天 預防孩子溢奶,也要注意孩子的頭型
今天,是小外孫回家的第二天,孩子吃奶和睡眠都很好,奶量達到80毫升/次,1天6次;孩子的大小便很好,胎便已經排完,轉換為黃色軟便,1天1次,很正常;黃疸也幾乎消退了。
但是孩子時常會出現溢奶現象。小王問我:“溢奶和嘔吐奶液是不是一回事?”因為她以前照看的孩子中有大口嘔吐奶液的情況,有時嘔得嚴重的讓人感到害怕。
我告訴她:“溢奶和嘔奶是有區別的。溢奶是指胃內容物被動返流至食管或溢出口外。新生兒和小嬰兒胃容量小,由于胃呈水平位置,幽門括約肌發育較好(即食物由胃進入腸道所經之處)而賁門括約肌(食道和胃的連接處)發育較差,腸蠕動的神經調節功能及分泌胃酸和蛋白酶的功能較差,所以溢奶不具有嘔吐時神經肌肉參與的一系列復雜的興奮反射過程,不屬于真正的嘔吐,溢奶可能與食道的彈力組織及肌肉組織發育不全有關。孩子吃奶時吸入空氣,會使少量奶汁倒流到口腔,出現溢乳。這是生理現象,隨著年齡增大、消化系統發育成熟、改進喂奶方法后會在生后6個月消失。
但是如果大口地嘔吐奶液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嘔吐是一種保護性反射,通過嘔吐中樞受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幽門、胃竇收縮,胃底賁門松弛及腹肌、膈肌強烈收縮,使腹壓增高,迫使胃內容物經食管由口腔排出。嘔吐就要找出原因,孩子嘔吐一般多是疾病引起的,例如消化不良、胃腸炎、感染性疾病或者其他的器質性疾病等。如果孩子嘔吐同時伴有其他癥狀就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不管是溢奶還是嘔吐奶液護理都很重要,否則很容易嗆著孩子,引起吸入性肺炎,嚴重者還可以引起孩子的窒息。最好的護理方法是:吃奶時讓孩子半臥位(頭高腳底)躺在母親的肘窩上,吃完奶后豎著抱孩子,讓孩子的頭趴在大人的肩上或者胸前,一只手抱著孩子,另一只手從下向上輕拍孩子的后背,直到孩子打出幾個嗝(為的是將吃進的氣體通過打嗝排出)來,然后再讓孩子躺下。如果這樣處理后孩子還溢奶,家長可以抬高孩子上半身右側臥位,以預防孩子溢奶或吐奶后誤吸,一般2小時后孩子就可以平臥位躺著了。”
我坐下來仔細觀察孩子的頭型,由于是剖宮產,孩子的頭顱沒有經過產道擠壓,所以頭型很好看——圓圓的,而且很光滑。孩子吃完奶后,我都讓小王給孩子拍完嗝后讓他右側臥位躺著。孩子自己也習慣向右側躺著。可是我又擔心孩子以后睡偏了頭。因為這時孩子的顱骨正處于發育階段,顱骨軟,顱骨的邊緣部分還沒有骨化,顱縫還沒有閉合,很容易形成偏頭,一旦形成還很難糾正。男孩子長大后剃成短發,后腦殼是個偏頭,多難看!這可是影響孩子將來形象的問題!于是我告訴女兒和小王,孩子吃完奶后2小時要將孩子左側臥位。這是因為胃排空水需要1.5小時、母乳2~3小時、配方奶則需要3~4小時。因此吃完奶2小時后再搬動孩子的頭就會減少溢奶的發生。
對于經過產道擠壓的自然產的孩子,頭顱可能變形,或顱骨重疊,或頭部可顯得狹長。有時頭皮可見水腫或血腫,一般幾天內消退,如果血腫比較大,呈囊狀,可以捫及波動感,一般需要2~3個月才能消散。
下一篇:新生兒臍帶如何護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出生第5天采足跟血篩查代謝性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