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新近發生的疫苗事件中有一個熱詞——偶合。那么,偶合是什么?
專家說,如果受種者在接種時正處于某種疾病的潛伏期或前驅期,接種后偶合發病。也就是說,事件是其他疾病引起的,與疫苗無關。
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新生兒1600萬,其死亡率為千分之六點九,即每年有11萬新生兒因各種原因死亡,平均到每天會有302個新生兒不幸夭折。2012年全國新生兒打乙肝疫苗的概率是90%,這個概率乘以302,就得出一個很可怕的數字:每天有272個孩子在打了乙肝疫苗后死亡。但這只是事情發生的時間先后順序,不能代表二者就存在直接因果關系。
世衛組織公布的疫苗不良反應造成的新生兒死亡率是百萬分之一點一,這個數率乘以中國每年1600萬新生兒的基數,每年真正因疫苗不良反應導致死亡的約18人。最后查實的還遠低于這個數字。
11萬例死亡中,疫苗導致的是18例。這次乙肝疫苗事件中所使用的疫苗是基因重組的,把乙肝病毒的DNA在酵母上表達,疫苗產能大大提高,同時更加安全,滅活的疫苗已經沒有致病性。
盡管具體到這次新生兒死亡事件到底是偶合還是疫苗問題,須找到疫苗和嬰兒死亡之間的直接證據,包括尸檢的途徑。有消息說,這需要約20天左右的時間。
疫苗事件帶來的恐慌顯而易見。一家網站的調查顯示,已經有一萬多人明確選擇不打疫苗。這才是最讓人擔心的后果。
歷次疫苗事件中的媒體報道,確實存在以事情發生的時間順序替代直接因果關系的邏輯問題,媒體應該處理好守望預警與過度炒作的界限,避免引發恐慌。同時,有關方面在制度建設,在透明、公開、及時、溝通、互動等方面存在的不完善、被動和遲緩,更應該引起足夠的警醒。
疫苗等重大疑似藥品事件都有一個調查核實的過程,這期間,是不是就讓民眾干等著?其實,這類事件出現的時候,正是大力普及疫苗知識的機會。因為公眾此時對疫苗的關注度極高,對疫苗知識極為渴求。并且,疫苗關乎千家萬戶,調查過程應完全、即時、全程開放。越透明,公眾的誤解越少;越公開,公眾等待的猜測越少;越即時,政府的公信力越強。
科學的態度是,接種疫苗是防治傳染病最有效的手段,同時,接種疫苗也有副反應,這是一個無法避免的客觀存在。兩害相權取其輕,不能因噎廢食。
對政府部門來說,一定要加強對疫苗的監管,不僅是生產質量,銷售、流通、保管、使用各個環節都不能掉以輕心。特別是不能讓假疫苗進了真渠道,事實上,確實已經出現多起傷者接種假狂犬疫苗,延誤病情、導致死亡的案例。
對真正由于疫苗副反應造成的死傷,要做好善后工作。中國科學院院士、基因專家楊煥明教授曾經說過:就像工廠生產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次品一樣,人類的生產也會出現殘疾人,我們一定要善待他們,因為他們替我們承擔了人類的苦難,如果不是他們殘疾,那就是我們了。
下一篇:新生兒疫苗接種父母一定要重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接種疫苗前后的注意事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