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母親哪些情況下不適合哺喂母乳:
1、母親患傳染性疾病
如母親患有活動性肺結核,不但不能哺乳,還應當與嬰兒分離開來。待母親的病情好轉一些,經過醫師的同意方可哺乳。不過相隔一段時間后,如果沒有按照要求擠奶,母親的乳汁往往已經不再分泌了。有人認為,只要為孩子接種了“卡介苗”,就可以完全保護孩子不患結核病。實際上,接種了“卡介苗”只能避免孩子患某些類型的結核,并不能保證孩子不患結核病。因此,患有活動性肺結核的母親不能給孩子喂奶。母親患乙型肝炎如果具有較強的傳染性時,也不應給嬰兒哺乳;也有人認為,母親患乙型肝炎在胎兒期就容易傳染給胎兒,嬰兒患不患乙肝與哺乳關系不大。當母親在這個問題上拿不定主意時,可以去找保健醫師給予咨詢。
母親患了嚴重感染性疾病后,發熱或者患急性乳腺炎,乳汁中有膿液排出時,應當暫時不喂奶,等病情緩解時再恢復喂奶。在暫時停止喂奶的日子里,母親要將乳汁擠出,以保持乳汁的正常分泌。
2、母親服藥
母親患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時,如果需要治療,就不要哺喂母乳。母親患病需要使用抗生素時,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對容易造成聽神經損傷的藥物應當避免。
3、母親有不良嗜好
吸煙、喝酒、喝咖啡,對哺乳母親來說都是不良嗜好;喜歡吃辛辣食品者,應當有所節制;母親吸毒是絕對不容許的。
唇、腭裂新生兒如何母乳喂養
正常情況下,乳汁是通過口腔的吸吮以及乳房的噴乳反射將乳汁噴入新生兒的口腔內。而唇、腭裂的新生兒吸吮對口腔內負壓不夠,吸吮力不強,有時乳汁可誤入氣道或鼻腔,甚至發生窒息。所以,喂養這種孩子時應讓新生兒垂直坐在母親的大腿上,母親可用手擠壓乳房促進噴乳反射。如系唇裂,患兒母親可用手指壓住唇裂處,增加新生兒的吸吮力。由于唇,腭裂患兒吸吮力低下,每次吃進的乳汁可能相對較少,故在每次哺乳后應用手擠空乳房中的乳汁,然后再用小勺子或滴管喂給新生兒吃,以使得新生兒能健康地成長。
代謝異常新生兒可喂母乳嗎
1、苯丙酮尿癥
本病是較常見的一種氨基酸代謝異常性疾病。由于肝內缺乏苯丙酸羥化酶,使苯丙氨酸不能正常代謝成為酪氨酸,因此,大量的苯丙氨酸及苯丙酮酸蓄積于體內,從而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損害。所以,應限制苯丙氨酸的攝入量。母乳中的苯丙氨酸含量較低,但對于患苯丙酮尿癥的新生兒來說仍偏高。因此,對這些小兒可采取部分母乳喂養,同時加用低苯丙氨酸的配方奶,并定期檢測血液苯丙氨酸的含量,以作為母乳和配方奶比例調整的依據。
2、楓糖尿病
本病是一種較為罕見的氨基酸代謝異常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分支酮酸脫羧酶的先天性缺陷所致,可造成嚴重的腦損傷而導致智力低下。本病可采取適量母乳與低蛋白質膳食代用品混合喂養,并定期檢測血中氨基酸濃度,以調整膳食的比例。
3、半乳糖血癥
本病是由于酶的缺陷,使乳糖的代謝產物半乳糖-1-磷酸和半乳糖醇增多,這些物質蓄積于體內后可引起神經系統損害而導致智力低下,并可伴有黃疸、低血糖、白內障、肝臟腫大、繼發性出血等較為嚴重的癥狀。因為乳糖是乳汁中主要的糖類,所以,患本癥的新生兒應立即停止母乳喂養,而改喂不含乳糖的大豆類代乳品較為合適。
新生兒發熱時能喂母乳嗎
發熱是小兒常見的臨床癥狀,可由多種疾病引起。發熱時機體要消耗較多的能量及水分,退熱時往往因大量出汗而致體內水分消耗增加。母乳中含有較多的免疫物質,可使新生兒受感染的機會相對減少,發熱的發生率亦相對減低,發熱的程度也相對減輕。另外,母乳中還含有大量的水分及多種微量元素,可供給因發熱而丟失的液體及電解質,同時也供給了足夠的熱量。因此,當新生兒發熱時不但可以正常母乳喂養,而且還要增加喂奶的次數。如做到了這一點,新生兒不但不會因發熱出大汗而致虛脫,同時還能促進身體健康的恢復。
由于這種小兒有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潛在因素,而母乳中又含有多種免疫物質及溶菌酶等,可增加新生兒的抗病能力,所以,對于唇、腭裂新生兒,更應采取正常的母乳喂養。
生后多長時間可喂奶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膳食。由于寶寶在母親體內時一切的營養均由母親通過血液循環供給,當寶寶離開母體后,一切的營養均須自己攝取;同時,寶寶離開母體后,易受外界環境、溫度的影響,因此,必須盡快獲取營養,以維持生長、發育的需要。
生后多長時間可以開始喂奶呢?過去一直認為寶寶出生12小時后方可開始喂奶,在此之前可給寶寶喂少許糖水。但最新觀點認為,生后半小時內即可喂奶,讓寶寶自己吸吮奶頭,以刺激乳汁的分泌;并提出喂奶前不喂任何食品或飲料,除非有醫學指征。
下一篇:新媽媽必須掌握的擠奶技巧營養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該不該補鈣也困擾著媽媽營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