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由于先天不足,大多數早產兒在出生后就成了醫院的小病號。“早產兒出院后可能面臨七大發育障礙,這是因為他們背負著沉重的營養債,必須得按時償還。”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臨床營養專科主任劉喜紅博士指出,早產兒出院后應在經過專業培訓的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系統的醫學管理,特別是個體化的營養指導,爭取在1歲以內實現理想的追趕生長。
早產兒的三重“營養債”
不少家長以為,早產兒只是待在媽媽肚子里的時間少一點,出生后經過醫院的護理,到出院時基本和足月兒沒什么兩樣了,其實不然。劉喜紅指出,早產兒即使出院,也背負著三重“營養債”:一是宮內營養債。早產兒出生時間越早,從媽媽那兒獲取的營養越少,故宮內營養不足幾乎是每個早產兒都存在的問題;二是院內營養債。早產兒因生理成熟度不夠,導致出生后出現各種并發癥,以及喂養不耐受、各種治療及藥物影響等,加重了早產兒的營養欠缺;三是院外營養債。早產兒出院后,不規范或不科學的喂養導致早產兒進一步的營養欠缺,產生新的營養債。
劉喜紅表示,早期營養會影響大腦神經細胞的數目和大小,對機體產生短期和長期甚至一生的影響。早產兒出院后可能面臨以下七大發育障礙——
1.腦癱。平均發生率為3%左右,出生胎齡越小,出生體重越輕,腦癱發生率越高。
2.神經系統發育遲緩。包括肌張力高/低,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等。如人家能抬頭、能翻身、能坐、能站,而他不能。
3.精神發育遲滯。表現為:注意力、記憶力差,將來學習成績差,有攻擊行為、不合群、人際交往差等。
4.生長發育落后。據報道,早產兒宮外發育遲緩的發生率高達30%~80%,胎齡越小、出生體重越低,生長發育落后的發生率越高。
5.聽力和視力障礙。早產兒患這類疾病的比例比足月兒高得多。
6.慢性肺部疾病。與在醫院內用氧時間、是否上呼吸機等有關。
7.反復住院。這與早產兒先天免疫功能差有關,看護人明明帶得很細心很精心,可寶寶總是容易生病去醫院。
早產兒可能面臨的發育障礙
專家表示,只要充分把握時機,大部分的早產兒可以在1歲左右實現理想的追趕生長。
“我這里有三四百份早產兒出院后的管理檔案,那些定期來門診隨訪的早產兒,其中70%~80%的孩子在出生后7個月左右就順利完成了追趕。”劉喜紅說,出生后前6個月是追趕生長的最佳時期,一方面是因為0~6個月是人生第一個生長高峰,生長速度本身就特別快。另一方面過了6個月,從母體帶來的抵抗力下降,靠孩子自身產生免疫力,一直到3歲才有一個比較好的平臺。因此可以說,6個月左右是抵抗力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疾病常伴隨而來,孩子一旦生病,就勢必影響生長發育,給追趕生長拖后腿。
專家建議,早產兒出生后6個月內,最好半個月至1個月到專科門診隨訪一次,6個月或實現追趕后可以2個月隨訪一次,1歲以后可以3個月隨訪一次。
此外,早產兒的追趕不僅僅只停留在體格發育的追趕,還包括能力方面的追趕。因此,醫生還將制訂個體化的能力促進方案,以幫助降低早產兒七大發育障礙的發生。□劉驍
下一篇:早產兒追趕生長要有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早產兒兩歲前最關鍵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