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胎齡不滿37周、體重在2500克以下、臉上布滿小老頭一樣的皺紋……由于各種原因過早地離開了媽媽溫暖的子宮,這些小嬰兒就是早產兒。
由于全身各系統的功能發育尚不成熟,對媽媽子宮外環境的適應能力比較差,這些“未熟先落”的弱小生命離開母體后,媽媽的懷抱不足以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他們需要更細致、更科學的護理,醫院的“暖箱”是他們的第一個家,這兒的護士就是他們的“臨時媽媽”。
“鳥巢”中的小小鳥
3月27日下午,記者來到鄭州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病房,按照病情和康復狀況,新生兒病房有重癥監護室、早產兒室和恢復室之分。重癥監護室是搶救危重早產嬰兒的“生命重地”,不允許外人進入,記者透過玻璃墻看到各種儀器監控下的小嬰兒,默默祝福他們早日回到媽媽的懷抱。恢復室的寶寶們則已經脫離了危險,正處于恢復期。大部分常規護理工作是在早產兒室進行的。
記者換上消毒衣帽,腳步輕輕地走進早產兒室。十幾個小家伙光著身子躺在暖箱里,有的戴著黑色的小眼罩,有的頭上或手上扎著輸液針,讓人不禁頓生憐愛。“早產兒缺乏安全感,我們把小包被疊成‘鳥巢’形狀,盡量包圍著孩子,溫暖、柔軟又舒適,他們會感到更有安全感。”護士歐陽玉告訴記者,讓孩子的腳和手能觸及毛巾,能感覺邊際,孩子會有安全感,有利于神經系統的發育。
做完巡查記錄,歐陽玉抱起了一個圓臉的小嬰兒,“寶貝兒,笑一笑……”歐陽玉親昵地抱著、拍著,孩子小小的、黑黑的眼珠滴溜溜地轉,“寶寶需要接觸和撫摸,這種交流有利于寶寶的心理健康。只要寶寶的身體狀況允許,一有空,我們都會抱抱這些小可愛兒……”
如果說剛出生的嬰兒是嬌嫩可愛的,那早產的小嬰兒則是柔弱可憐的。記者學著歐陽玉的樣子,把一個已經不再依賴暖箱的小男嬰抱在懷里,輕輕地拍著,小嬰兒信賴地把頭靠在記者肩上。
愛哭的孩子先吃奶
“一般情況下是每兩個小時喂一次奶,有時候中間會給需要的孩子喂水。”下午4點40分,22歲的護士白瑞娟打開暖箱的操作孔,開始給小嬰兒們更換“尿不濕”,5點整就要“開飯”了。
“除了測體重,喂奶、換尿不濕、撫觸等護理工作都是在暖箱里進行的,盡量不打開箱門,以免箱內溫度波動過大。”小白麻利地給孩子擦洗屁股,換上新的尿不濕,有的孩子哭了,小白就托起孩子的頭背,拍一拍,跟他說說話,還真靈,孩子馬上就不哭了……記者注意到,每接觸一個孩子之前,她都要從一個瓶中壓出一些液體在手上搓搓,小白解釋說,這種液體是進口“手部消毒液”,因為早產兒免疫力差,這樣可以防止交叉感染。
按照“六步洗手法”用肥皂洗了手,又按幾滴“手消”搓搓,記者也學著給孩子換“尿不濕”,可是,握著孩子柔若無骨的腳脖,心中總有一些不忍,顯得笨手笨腳,擔心會讓孩子不舒服,只好放棄。
這時,有三四個孩子開始哭了,脖子扭來扭去,用小嘴巴找東西,小白說:“孩子們餓了。”牛奶來了!小白和另一名護士按照醫囑的奶量,用注射器注入奶瓶中,先喂哭得最厲害的寶寶,“愛哭的孩子有奶吃嘛!”用過“手消”,記者給一個相對大點的女嬰喂奶,她那小小的嘴巴一接觸到奶嘴,馬上就叼在了嘴里,一邊吃還一邊睡,憨憨的模樣可愛極了。
“臨時媽媽”愛心呵護
能自己吸吮乳汁,不在暖箱能保持體溫穩定,全身沒有病理情況的嬰兒就可以出院了。
“早產兒的護理要求不同于一般新生兒,所以對護士的要求更高一些,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心、更多的愛心和耐心。”有16年工作經驗的護士張榮霞說,因為大多數小嬰兒需要靜脈輸入高營養液,給小嬰兒扎針可需要一手好技術。在護理早產兒時,絕對不能急躁,要精心。“不管是已婚還是未婚,護士們抱起小嬰兒時,都會美滋滋地說‘小寶貝兒,叫媽媽……’當孩子康復出院、重新回到媽媽的懷抱時,我們這些‘臨時媽媽’還有些舍不得呢。”
下一篇:早產兒如何預防腦癱?免疫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早產寶寶應和父母“心貼心”免疫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