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有了早產兒后,家長都非常焦慮,怎么辦?
在《早來的天使》一書中,我寫過一句話被無數早產兒家長所認同并轉發:沒有經歷過的父母永遠不會明白我們內心深處的那份煎熬與無奈。煎熬是面對孩子出生后即被送入新生兒科去搶救,對于生產后卻無法見到孩子的媽媽來說,每一分鐘都是一種煎熬;無奈是當醫生告訴家長孩子在未來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問題后,心中那種對無法抓住命運的無奈。
當我做公益咨詢與近萬名早產兒家長交流后,逐漸也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所謂的焦慮其實來源于:對早產兒以后的未知,以及對特殊養育和護理知識的極度貧乏所導致的。
因此,解除焦慮,我的建議是遵守2不2多:不盲目搜索、不曲解字面含義,多找過來人交流,多看一些經典書籍。
不盲目搜索:互聯網信息雖然,但內容的質量參差不齊,我們當初在搜索Cathy對應的情況時,就發現很多搜索結果說的術語雖然是一個,但是結果卻是另外的內容。如果不仔細看,會被各種片面化的資料所蒙騙,加重心理負擔。因此,不建議大家在沒有任何知識基礎的情況去盲目搜索甚至盲目輕信。
不曲解字面含義:有很多媽媽喜歡研究報告單,或者翻閱一些專業的讀物尋找自己孩子符合的答案,但往往不讀完,不去聯系上下文關系而只是單獨的看了一小段,結果造成更重的心理壓力。這里舉一個例子,比如有一段文字寫著:“..。.腦癱的孩子肌張力..。.”,這是一段話中的一部分,但出現了,“腦癱”和“肌張力”兩個關鍵詞,這時候一個家長突然回憶起大夫告訴她孩子肌張力有些高,她立刻就把肌張力與腦癱劃了等號,結果一家人在家抱頭痛哭,我費勁了口舌解釋了1個多小時才把這家人的誤解解除掉。
多找過來人交流:這很重要,千萬不要只和那些與自己孩子一樣大的家長交流,幾個同樣憂慮的人在一起聊天只能是更加的憂慮,因為大家只有問題,沒有結果。而通過QQ群、微信等形式找到一些有著同樣早產經歷,但孩子已經長大的家長,和她們多交流不僅可以讓你增加很多難得的實踐經驗,更會給你很多希望。
多看一些經典書籍:書面上有很多,比如鮑秀蘭教授等編寫的有關于新生兒及早產兒的帶養書籍《0-3歲兒童最佳的人生開端》,比如鄭玉巧醫生編寫的有關于小兒疾病類的《鄭玉巧給寶寶看病(鄭玉巧育兒經)》等等。通過這些專業醫生編寫的書籍,可以少走很多彎路,遠比網絡上盲目搜索要高效的多。
本文摘自由作者鮑秀蘭授權的《嬰幼兒養育和早期干預實用手冊》一書
下一篇:如何使早產兒寶寶不得腦癱呢?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什么是早產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