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澳大利亞的一位母親凱特日前參加了一檔電視訪談節目,講述了自己用“母嬰肌膚相親法”,將已經“死亡”的兒子救活的故事,并將奇跡歸功于與兒子肌膚相親的兩個小時。
凱特的本能之舉恰是醫學上一種早產兒護理法——“袋鼠育兒法”。袋鼠媽媽把寶寶放在自己的育兒袋內,既保暖又能刺激生長,還方便喂養。醫學家受此啟發,發明了一種護理早產兒的新方法,重點就是寶寶與母親肌膚相親。
母親撫摸兩小時將孩子救活
今年3月,凱特懷孕27周后早產了,她在悉尼的一家醫院中生下了一對龍鳳胎。其中的女嬰艾米麗幸運地存活,而體重只有907克的男嬰詹米出生后沒有呼吸,醫生對其進行了20分鐘的搶救后,宣告其死亡。
詹米的“遺體”被交給他的父母大衛和凱特。凱特傷心欲絕地抱著兒子,不愿相信他已經死了。她溫柔地撫摸著詹米,不停地對他說話。這樣持續了2個小時后,奇跡發生了,詹米開始顯現生命體征。凱特又給詹米喂了一些母乳,小家伙竟然開始正常地呼吸了。
創造了奇跡的凱特日前在一檔節目中講述了自己用“母嬰肌膚相親法”救活早產兒的故事。凱特回憶道,當她打開了包著詹米的毯子,“他毫無生氣,小小的胳膊和腿簡直都要從身上掉下來似的。”
凱特回憶:“我脫掉了病服,把他抱在懷里,并且讓他的頭枕在我的手臂上。他一動也不動,但是我和大衛一直對他說話,我們告訴他他的名字叫詹米,他還有個姐姐叫艾米麗。我們還告訴他這輩子我們還有很多事情想和他一起做。在這期間,詹米偶爾會吸口氣,但是醫生說那只是反射作用。”“5分鐘后,我感覺他好像受驚了一樣動了動,然后竟開始越來越頻繁地吸氣了。”不一會兒,詹米居然奇跡般地睜開了眼睛,還轉了轉頭。凱特和大衛趕緊讓助產士告訴醫生,強調孩子開始有存活的希望了,誰知醫生卻說孩子不可能還活著,他們看到的只是反射反應。
凱特對大衛說:“如果孩子能活呢?那我們豈不是世上最幸運的父母。”然后她在手指上沾了一點母乳喂給詹米,小家伙喝下去了,然后就開始正常地呼吸了。直到此時,醫生才來看視,他聽了聽孩子的心跳,連連搖頭:“難以置信!難以置信!”
比暖箱更適合早產兒
凱特所用的“母嬰肌膚相親法”也就是澳大利亞人所稱的“袋鼠育兒法”,是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的圣胡安·德·迪奧斯醫院的醫生在1979年發明的。根據這種方式,只有身體最弱的嬰兒會被放入機械早產兒保育器里,而其他早產兒則只能由他們的母親用自己的體溫來保暖。科學家發現,這個方法比任何傳統的暖箱都更適合那些尚未發育完全的嬰兒。嬰兒的父母可以用“袋鼠育兒法”,并以現代科學方法作為輔助,最終得到他們健康活潑的寶寶。
哥倫比亞哈維里亞納大學的科學家分析,寶寶借著這樣溫暖的肌膚相親,日夜感受父母的心跳,其體溫和心跳都能得到調節,免疫力會慢慢增強,體重因而增加得比較快,神經系統也會正常發育。而且神奇的是,媽媽乳汁的分泌也會增多。
李秋芳在浙醫婦院新生兒科工作多年,在經驗豐富的她看來,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第一個要過的關就是“體溫關”。寶寶出生后,周圍環境溫度驟降,對于寶寶來說是一重大打擊。這個時候,充滿愛意與溫暖的媽媽懷抱,給了寶寶復溫的空間,和暖箱一樣安全。
新生兒需要常抱抱
當寶寶離開媽媽的肚子,離開那個他待了10個月的最熟悉而親切的地方后,卻還是記得媽媽的心跳和聲音,依賴著媽媽的體溫,這是任何別人和任何科學手段都達不到的聯系。
即使是健康的寶寶,和媽咪零距離接觸也是讓寶寶最高興事,讓他排除了心理上對陌生世界的恐懼。因此,省婦保的護士們每天都要給新生寶寶們做撫觸,并且將撫觸的技巧教給新媽媽們。當媽媽的雙手輕柔地觸摸寶寶的皮膚,這不僅僅可增加母親與寶寶之間的感情,還可以刺激寶寶神經系統,促進寶寶智力發育。更重要的是,撫觸讓寶寶感覺到被愛和被關懷,滿足了情感上的需要,使母子建立健康而親密的關系。
母親和孩子能互相感受到什么程度?李秋芳給我們說了一個身邊的例子。這是一個6個月大的孩子,正長出兩顆小乳牙,這天媽媽照常為孩子喂奶,孩子的小乳牙一下子咬住了媽媽,媽媽一聲“哎喲”,痛得眼淚都掉了下來。沒想到,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媽媽的痛苦,馬上松開了小牙,之后再也沒有用牙齒咬過媽媽的乳房,那是一對情感交流建立得非常好的母子。
媽媽們可曾發現,孩子在吃奶的時候總是盯著你的臉,那是他在注視、感知你,也是他愛你、依戀你的方式。他的舒適和安全感覺全部來自媽媽的呵護。輕柔的撫摩和擁抱,別以為寶寶不懂,他全身心都能體察你的愛意,孩子對母親早期依戀情感的建立對其健康個性的發展有積極的意義。
“袋鼠育兒法”操作很簡單
“袋鼠育兒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模仿袋鼠媽媽帶孩子的方式。媽媽只給新生的早產寶寶穿一條紙尿褲、頭戴一頂小帽子,用一條嬰兒背兜將寶貝固定在媽媽或爸爸的胸前;這時媽媽或爸爸也要赤裸著前胸,和寶寶“心貼心”,用自己的體溫溫暖著寶寶,用肌膚與肌膚輕柔的摩擦安撫著寶寶,讓他感到父母的心跳。
也可以母親平躺,把寶寶抱在雙乳之間,讓寶寶俯臥,母子的肌膚直接接觸。
一般而言,在早產兒結束其他的醫學治療后,父母就可以開始這種“肌膚相親”的育兒方法。
不過,“袋鼠育兒法”要求母親富有經驗,體力支出也很大。所以在一開始,需要有專業醫護人員的陪同,教給年輕的媽媽怎樣抱和怎樣喂養這些特別脆弱的嬰兒,尤其要注意保持孩子氣道的暢通。
如果寶寶的狀態很好,媽媽們不妨輕輕地為寶寶做撫觸按摩,撫觸有一定的順序,從前額——下頜——頭部——胸部——腹部——雙上肢——雙下肢——背部——臀部,最后還可以按一按寶寶的腳心。冬天的時候,屋里要暖和一些,媽媽的手要溫暖。不要在寶寶太餓或者太飽時給他作撫觸;當寶寶打哈欠了,說明他累了,不要給他作撫觸,等他睡醒了再說;請注意當寶寶發燒時,也不要作撫觸。可以一邊撫觸一邊輕輕地與寶寶說話,或播放一些輕松的音樂,起著調節作用,別以為他對你的愛不在乎。
指導專家/ 李秋芳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新生兒科護士長
商報記者 李如艷
下一篇:早產兒長大后可能更怕疼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早產兒皮膚發育差勤洗澡防感染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