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故事】
麗麗特別容易哭,早上去幼兒園找不到自己的位子或者自己喜歡的位子被別的小朋友坐了,馬上就會眼淚汪汪;吃飯的時候不知想到什么事就嗚嗚地哭起來;老師帶著小朋友們畫汽車,夸獎了別的小朋友沒有夸她,于是又要哭。她似乎真的很脆弱,在她的世界里任何事情都值得哭一哭。
“我女兒都4歲了,還嬌滴滴的,動不動就哭,如果說她‘那一點小事也值得哭嗎’她反而會哭得更厲害,有時還一邊哭一邊在地上打滾。就連洗手弄濕了袖子這樣的小事,只要說她兩句,她也哭。給她洗澡,稍有不順心也哭。有時看到她哭得那么傷心,我真覺得莫名其妙。在跟小朋友一起玩時,倒還能和睦相處,很少吵架。有什么辦法能使孩子改掉愛哭的毛病呢?”
5歲的童童在幼兒園回家的路上,看到商店櫥窗里有一架非常漂亮的飛機模型,于是就要求媽媽立刻買給他。可是這個月童童已經買了2件玩具了,而且都價格不菲。對于這個要求,媽媽只好說下個月再買吧。誰知,童童立刻從媽媽的背上滑落下來,坐在地上便開始號啕大哭起來。即使媽媽狠心將他拉回了家,但是回家之后童童沒有吃晚飯,還是一直哭。媽媽沒有辦法,就只好告訴爸爸,將玩具買回了家。
【理論分析】
我們常常聽到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愛哭了,就像上面故事里麗麗這樣的小朋友,父母為了制止她哭,總是采取數(shù)到三就必須停止的這種威脅的辦法,而幼兒園的老師也總是看到她哭就頭疼,小朋友也不喜歡跟她玩,還不停地笑話她是個愛哭包。這樣的孩子是家長、老師和伙伴都不喜歡甚至很惱火的對象。因為每個與之接觸的人都怕惹她哭,弄得非常尷尬。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孩子哭個沒完沒了呢?有的家長對這個問題看得不是那么重要,認為孩子小時候都是這樣子的,長大了自然就好了。而有的家長對這個問題就十分擔心,因為孩子愛哭就會受到小朋友的排斥,這樣最終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希望能夠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完全不在意,固然不對,但其實也不必過于焦慮。我們應該首先了解孩子愛哭的原因,再找到具體解決的辦法。
我們首先要看看是不是由于身體的不適造成孩子的愛哭,如果是心理上的原因,則大致是由于以下幾種情況造成的:
第一,遇到困難的時候,找不到解決的辦法。如故事中的麗麗找不到椅子了,她不知道到哪里找椅子,也許她知道是小朋友把自己的椅子藏了起來,她不知道如何改善自己和小朋友之間的關系,在遇到與小朋友之間發(fā)生矛盾的時候,缺少應付的方法,吃了虧,心里覺得委屈,只好自己用哭來宣泄。
第二,小孩子常常在感到自己不如人的時候有強烈的挫折感,感到委屈,也只好用哭來求助。比如,有的孩子生活能力較差,在幼兒園不會系鞋帶;或者吃飯很慢,總是最后一個吃完;還有做游戲、玩玩具時,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老師沒有表揚自己等等。這些有關生活的技能比較差,所以動作比同齡小朋友慢,又害怕自己慢,心里緊張,感到無助,就只好用哭來求助。
第三,為了逃避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或責任。3~6歲的孩子,有強烈的好惡,碰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即使重復很多次,也不會厭倦;而碰到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就會用哭來逃避。如有個小朋友特別不愛吃青菜,所以看到午飯吃青菜,就開始哭,家長只好換上他喜歡吃的漢堡包,就馬上又破涕為笑。還有的小孩子在做錯了事情的時候,害怕老師和家長的責怪,就采取哭的方式來逃避,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見到已經哭得很傷心的孩子,以為他已經知道自己做錯了,自然就會反過來安慰他或者即使是責罵的時候,也會比較輕。很多孩子有了這樣的經驗,再遇到相同的情況,就會采取相同的方式。
第四,有些孩子對于事情特別敏感,感情比較脆弱,如遇到自己不熟悉的環(huán)境,碰到自己不認識的人,即使對于疼痛、驚奇、恐懼等刺激的反應也十分強烈。敏感的孩子常常表現(xiàn)為情緒不穩(wěn)定,易哭、愛鬧,碰到一點點小事心里也不能承受,所以就經常用哭來宣泄。據(jù)有關研究分析,孩子的敏感與遺傳有關,如果父母感情脆弱,情緒反應比較大,往往傳給孩子。而后天的環(huán)境也非常重要,這樣的孩子適應能力比較差,父母應該創(chuàng)造較好的環(huán)境訓練兒童的適應能力。
第五,有的時候,孩子哭是一種寂寞的表現(xiàn)。當他想引起你的注意時,也會采取哭的手段。
第六,作為一種達到目的的方式。哭的辦法,常常成為孩子們用來威脅成人、滿足自己要求的一種有效手段。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們看到父母對于自己的要求沒有滿足,感到受了委屈,有情緒,自然就會用哭來宣泄。可是家長一看見孩子哭了,馬上向孩子妥協(xié),答應了孩子的要求,滿足孩子的愿望,這樣給孩子一種錯覺,只要哭就可以得到一切。所以在基本上用哭多次達到自己的要求之后,也就掌握了對付家長的辦法。
從幼兒心理的發(fā)展過程來看,3歲的兒童已經開始可以接受家長的教導,但是還是比較固執(zhí),堅持自己的想法,有害怕和分離的焦慮;4歲的兒童基本可以正確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要求,做一些成人贊賞的行為,情緒有間歇的波動,也有了明顯的好惡;5~6歲的兒童則開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并具有良好的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有時能夠接受別人的批評。從這樣的過程來看,如果你的孩子到了四五歲,還是喜歡用哭來解決問題,表達情緒,就說明家長要改進自己的教育培養(yǎng)方式了。不要溺愛孩子,因為你保護得越周到,孩子得到鍛煉的機會就越少,不僅是身體上對于各種感覺的體驗不夠,而且在心智上,因為對于大人過于依賴,缺少解決困難的經驗,所以也會造成發(fā)展不成熟。這樣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只會感到茫然一片。
哭是一種外在的表現(xiàn),是一種結果,每一次哭聲背后都有它的原因,家長必須要了解致使孩子哭的真正原因,才可以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
【專家建議】對于愛哭的孩子家長可以從以下方面給予幫助:
1弄清孩子哭鬧的具體原因
對于孩子的要求要表示充分的理解,并且正確的對待。孩子在悲傷、氣憤或是受了委屈而哭時,家長應該向孩子表示出你是完全明白他的心情的,這樣孩子覺得有人理解自己,心情自然就會好很多,而不會繼續(xù)哭鬧了。對于孩子是因為沒有滿足自己的要求而任性哭鬧時,父母應該仔細地探究孩子一定要堅持的原因,不要以自己的承受能力或者價值判斷來否定孩子的要求。比如,4歲的佳佳一定要買那雙運動鞋,只是因為那雙鞋子的鞋底在走路的時候可以閃閃發(fā)亮,她不明白為什么會亮,所以想看個究竟。如果父母明白了這一點,告訴她原因,好奇心得到了滿足,也許佳佳就不再想買這雙價格昂貴的鞋子了。所以對于孩子的要求,一定要問清楚背后的原因,才能夠真正地解決問題。而對于確實不合理、過分的要求,就應該堅決否定,不能夠嬌慣,同時向他們講明白不可以滿足他們的原因。適當?shù)臅r候,可以采取冷處理的方式,讓他們自己思考一下你所講的理由,反省自己的要求是不是過分。在孩子哭鬧的時候,一定不可以馬上就去哄他,更不可以直接簡單地告訴他“不要再哭了,否則我會……”,這樣的威脅很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招致他哭得更厲害。
2教會孩子正確的表達態(tài)度的方式
孩子每次哭,都是有原因的。家長不能夠僅僅注意這些具體的原因,應該教會孩子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與需要。最初,他們還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愿望或要求,急了就哭,以哭“說"事。有的父母只注意就事論事,問清哭的原因,加以解決就完了。由于家長的態(tài)度,一次次之后,就養(yǎng)成了孩子愛哭的習慣。在孩子的意識中,并不知道哭是不正確的,而正確的、家長所希望的方法是什么,沒有人告訴他們。所以家長在平時的教育中,在孩子情緒好、不哭的時候,應該盡量讓孩子明白,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愿,哭是沒有用的。自己必須說出來,別人才可能理解,才可能爭得父母的同意而達到目的。比如,孩子想吃冰激凌,一開始的時候采取哭的方式希望你同意。在這個時候,父母最好不要去理睬他,等過了一陣之后,孩子漸漸不哭了,你再問他為什么哭,然后告訴他:你應該一開始就提出你的要求,而不是哭。你不說,我怎么會知道你想要什么呢?這樣,在幾次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逐漸學會了詢問,以商量的口氣和你說話。有的時候沒有做到,家長應該給他們提示:“想想我以前在這樣的時候,是怎么告訴你的?”等他們想到之后,自然就會收起眼淚了。
3要讓孩子形成一種“我已經長大了,不應該再哭了”的觀念
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只有還不太會說話的嬰兒才愛哭,自己已經是四五歲的大孩子了,不能再哭,如果總是哭,別人是要笑話的。而且就是因為哭,會使小朋友對自己感到厭惡和嘲笑,會找不到朋友的。有了這樣的意識,孩子才可以在想哭的時候忍住眼淚,逐漸變得堅強起來。
4哭是一種懦弱、依賴的表現(xiàn)
愛哭的孩子一般適應能力比較差,感情也比較脆弱。所以家長應該訓練孩子增強自信,勇敢地面對挫折,培養(yǎng)他們的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要讓孩子懂得:世界上還有很多不能隨心所欲的事,要學會忍耐、堅持,然后去戰(zhàn)勝困難,大人也不能總是幫助他解決所有的事情,也有大人不能解決的事情。適當?shù)亟o他們一些挫折訓練和比較困難的任務,然后在一邊提示和鼓勵他們自己動手完成,引導他們在遇到難題的時候如何思考,并且在他們取得成績時,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使他們保持興趣和斗志。這樣漸漸的,孩子能夠自己解決一些問題,有了自信,在困難面前有了辦法,不再總是擔心與害怕,自然也就不會總是哭鬧了。
5盡量不要讓自己不好的情緒影響孩子
有的父母,情緒波動比較大,脾氣不是很好,這對孩子會產生非常惡劣的影響。對于孩子來說,大人瞪眼、失望的表情,都會引起強烈的反應,所以大人要盡量放松、控制自己的情緒,更不要大聲斥罵孩子,對他們溫和幽默或許效果更好。不要總是批評孩子,如果孩子驕傲地告訴你“我今天自己洗了手帕”,你不要急于去批評他把水灑得到處都是,而是先去肯定他做得很好,不過下次如果不要把水灑得到處都是會更好,然后幫助他把水清理干凈。這樣的批評孩子容易接受,這同時也是在言傳身教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不滿。
6轉移注意力
孩子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時,最好轉移他們的注意力,給他們平時喜歡看的書或者講他們喜歡聽的故事。這樣孩子很快就平靜下來,并且可能很快就忘記了剛才哭泣的原因。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在他大哭大叫的時候給他講大道理,這種時候,他們是什么也聽不進去的,應該在他們情緒平靜了之后再教育。而且教育的方法,一定是具體的實踐要多于口頭的說教,孩子對于大人的抽象的道理是不會有太多感覺的。最好是在實踐的過程中讓孩子自己體會這些道理,才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畢竟是孩子,哭鬧是正常的現(xiàn)象。家長千萬不要完全限制孩子的哭,尤其是一聽到孩子哭,就表現(xiàn)出厭惡的樣子,會給孩子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情感得不到宣泄,造成抑郁。其實,哭并不一定是壞事,孩子大哭后可以感覺輕松一些,因為哭可以減輕大腦遭受壓力后的化學物質的產生。愛哭者比不愛哭者的生理與心理更健康,因此,不要完全禁止孩子的哭。
下一篇:情感智能包括哪些能力親子中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3-4歲孩子的情感發(fā)育里程親子中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