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成功方程式的第三把鑰匙:逆境智商
有人買錯鞋子就自殺,有人腿沒了仍舊跳舞。
為什么同樣是人,抗壓性差異這么大?
我們沒有辦法一輩子保護孩子
免于人生暴風雨無常之凌虐,
但是我們可以提升孩子的逆境智商,
讓他們即使不幸拿到一副人生壞牌,
還是會盡力去打出最好的結果。
這樣的孩子不管到哪里,一定會成功。
逆境智商決成敗
成功者的逆境智商必高于常人
有人做過這樣的調查,事業有成的大企業家平均失敗三次以上,才成功開創出自己的企業帝國。即使少數一次就成功的老板,也經歷過多次困境,才達到今日的境地。
之前我們也提過,愛迪生為發明電燈,做了不下百次的實驗,還說:我沒有失敗,我現在已經知道一百種無效的方法。國父孫中山先生革命也是到第十一次才告捷。
可是反觀我們周遭的人們,有的失敗一次就裹足不前了。有的即使懷有夢想,也不敢放手一搏。為什么?因為害怕失敗。
這就是為什么猶太資本家哈默說:一個人要有所成就,能擔當大任,首先必須經得起磨難,能接受各種考驗,形成堅強的意志和百折不撓的性格。心理學家也證實,一個人的成就與智力高低并未成正比,智力高的人不見得成就大,反倒是意志力的強弱和成就大小有顯著關系。換句話說,一個人只要有正常的智商(IQ)與情緒智商(EQ),如果還能擁有高逆境智商(AQ:AdversityQuotient),比較容易締造輝煌的成就。
高逆境智商者能夠從跌倒的經驗里學習到智慧,不斷成長,日新月異,成功率自然會隨失敗次數增大。每失敗一次,智慧就提高一個層次。反之,低逆境智商者遇到挫折后就退縮,抗壓性低,當然無法累積智慧迎向挑戰,邁向成功。
高逆境智商者樂觀但不盲目
為什么有人可以一直接受挑戰,不害怕失敗?細究其心態,可以發現他們有共同特色:
一、認為失敗只是暫時的,而不是永久的。
二、認為影響層面有限,不會波及整個人生。
三、不會過于內疚,自哀自憐。
四、不會認定失敗是完全負面的一件事,相反的,他
們會思考可以從中獲得什么啟示及好處。
五、聚焦于危機處理,而不是完全陷于恐慌或沮喪中。
反之,低逆境智商者一遇到小挫折,就驚慌失措,好像天塌下來一樣,人生彷佛從此完全走樣,于是開始自哀自憐或是怨天尤人,而不好好處理危機。成功與失敗,其實就在這一線之隔。
從父母和孩子對挫折的反應,我們可以判斷出他們逆境智商的高低。比如說,一個從小被嚴格要求成績的孩子,沒考上原本預定會被錄取的大學,遇到這樣的挫折就容易喪志,覺得自己一輩子完了(永久損害、影響一切),內心不斷苛責自己(認為是個人因素),消沉不已(只看到負面影響),不去進行下一步規劃(沒有處理危機)。父母也如喪考妣,感覺非常負面。這樣的表現反映了較低的逆境智商。
逆境智商心態比較表
時間性
影響層面
認定起因
事情角度
后續動作
低AQ者
永久損害
影響一切
個人因素
只看到負面影響
完全沉浸于
負面情緒中
高AQ者
暫時損害
影響有限
外在因素
找出正面
訊息
著手危機
處理
可是父母和小孩如果能夠正視這樣的結果,明白這只是人生一個小挫折,影響層面不大,不過分苛責自己,試著去相信生命這樣安排或許有其正面意義,看看自己可以從這次挫折中學到什么教訓,然后著手進行補救計劃,或者想辦法將這個結果運用到最大效益,這就展現了高逆境智商的風范。
下一篇: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36歲孩子潛能培養黃金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