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我們經常看到:幼兒園里,一幫小孩子,卻個個身著名牌;超市內,孩子要東要西的,家長不許,他就哭鼻、撒潑……現如今,父母們挖空心思培養孩子的智商、情商,卻忽略了孩子的財商教育。
由于爸爸經常忙到深夜才回家,有時連面都見不著,4歲雙胞胎女兒就很好奇:爸爸整天見不著,是不是掙好多錢?媽媽笑著答:是。周末的一天,一家人去公園玩,等中午吃飯時,爸爸發現口袋沒錢了,就到銀行取。這兩個小家伙站在自動取款機前,看著爸爸一插卡、二輸密碼,“嘩嘩嘩”幾聲,一沓錢就出來了,她倆恍然大悟:原來爸爸就是這么掙錢啊!
“聽起來像個笑話,但事實上,相當一部分孩子不知道錢是怎么來的,有的甚至覺得錢就是從銀行取的,根本不了解家長賺錢的艱辛。”河南省幼兒教育研究會研究員、智靈童兒童潛能開發中心校長榮合靈說,在我們身邊,到處是“再窮也不能窮孩子”的家長,一旦子女要好吃好穿好玩的,不管多貴,他們能滿足就盡量滿足,這更導致一些孩子花錢為所欲為,不懂得自我控制。于是乎,這些孩子長大工作了,社會上月光族、卡奴族、啃老族等也越來越多。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教會他如何掌錢、掙錢、投資,比一味地用金錢滿足孩子的欲望好得多。”榮合靈說,在學習理財的過程中,也能讓他們進一步了解社會,增強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
然而,從小教孩子“理財”,長大以后,會不會更“唯利是圖”?
榮合靈說,現在一些家長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采取拿來主義。今兒,孩子倒垃圾,付幾塊錢,明兒,孩子刷碗,又付幾塊錢。孩子干家務明碼標價,如此鼓勵孩子掙錢,很可能讓孩子喪失責任感。
“關系到孩子在家庭、社會中應該承擔的責任,是不能用金錢交換的,必須讓孩子知道有些錢可以賺,有些錢不能賺,該負的責任、該盡的義務必須做。”榮合靈說。
“另外,孩子在掌錢時,也不能只滿足個人需求,家長要引導孩子拿出其中一部分錢去滿足家庭其他成員的需要,這也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龐靄梅說。
家長還要經常帶孩子做慈善,用錢幫助貧困的小朋友、孤兒等,從中體會到幫助別人帶來的快樂,以培養同情心和愛心。
下一篇:家長該怎樣與孩子談性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性多大年齡最合適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