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中日韓◇四國中學生權益狀況比較研究報告》發現,中國孩子在遇到煩惱時,傾訴對象中父親的位置不僅次于母親、兄弟姐妹,甚至排在網友之后。
“父教缺失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國內知名青少年教
育專家、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研究員說,母親的天然優勢是負責培養孩子的親密性,父親則主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良好的父教能讓孩子擺脫對母親的依賴,變得更獨立、堅強。如果缺失父教,那么孩子就會變得軟弱、依賴,甚至有些男孩還會出現女性化傾向。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少年兒童研究》雜志總編輯,國內知名青少年教育專家。
“父教和母教的不同主要是由男性和女性性格特征決定的。”孫云曉指出,“我們平時可以看到,爸爸和媽媽抱孩子方式很不一樣,一般媽媽都抱得很緊,孩子感到很安全,很溫暖;但父親一般抱得比較松,喜歡把孩子舉過頭頂,放在肩膀上,給孩子的空間很大,結果孩子一旦感覺到是父親在抱他,就會變得很活躍,膽子很大,很想往上躥。在帶著孩子玩游戲時,父親和母親的選擇也不一樣。父親往往跟孩子玩的游戲是肢體性的運動,打
球,跑步,爬山,活動的幅度和力度都比較大,而母親往往喜歡帶著孩子玩過家家,講故事這類偏于安靜的活動,運動比較少,甚至有的因為擔心危險干脆不讓孩子去做。”
正因為父親和母親的性格特征不同,給孩子性格造成的影響也是迥異的。母親給予孩子更多是細膩的母愛,而父親則更多是粗獷的父愛,鼓勵孩子勇于探索、獨立克服困難,有助于在孩子的個性中形成積極進取、果敢堅毅、穩定成熟的特質。
“從另一個角度說,父親對孩子的智力也有很大影響。一般來說,父親的
知識面較廣、見識多,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潛移默化會傳授給孩子很多知識。同時,父親人際交往較為寬泛,如果經常帶孩子參加一些社會性的活動,有利于孩子形成一些新的觀念,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自信心和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孫云曉介紹:研究表明,父親和母親在關注孩子成長的時候,目光注視的重點也不大一樣。母親大多關注孩子情感上生活上的需要,而父親通常更理性一些,他更多從大方向上引導孩子,而在具體的問題上,父親大多只給孩子畫一個大框,為孩子留下一個較大的自主空間。
國外有一項研究表明,權威民主型家庭教育是一種最好的教育模式,接下來是專制教育模式,教育效果最差的是溺愛教育模式。有人認為,在“嚴父慈母”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父親時常扮演偉岸、嚴肅的家長角色,這種文化基礎其實給對父親與孩子通暢溝通制
造了障礙。孫云曉則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國內一位知名大學的校長有一次問自己的女兒,“你眼中的好父親是什么樣?”女兒的回答是,“一個好父親要有90%的溫柔,10%的冷峻。”
這個回答很耐人尋味,好父親90%要民主,和孩子做朋友,但當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要敢于批評,敢于懲戒,敢于說不,這10%的冷峻里
包含了父親的理性,應該有一些原則和底線是孩子絕對不可以觸犯的,比如說在道德方面絕不能傷害別人。“所以說,父親既要有權威,又要尊重孩子。藥家鑫的父教就是一種失敗的教育方式,撞人以后,首先擔心‘農村人比較難纏’,藥家鑫不是趕緊先想辦法救人,而是想殺人滅口。這種做法就違反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線。”
傳統意義上的“言傳身教”,其實都是溝通。現實生活中有一些父親因為工作的原因常年在外,他們該怎樣履行“言傳身教”的責任呢?孫云曉建議,無論父親離得有多遠,哪怕是在天涯海角,只要對孩子有愛,想著孩子的
需求,那么孩子一定可以感受到。比如,父親可以通過打電話、寫信和孩子聊天;還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所在地方的見聞、風土人情;在孩子生日或者一些特殊的節日時,給孩子送上他最需要的禮物。
“和我一起合寫《拯救男孩》的趙霞博士,她的父親曾經在全國各地跑
供銷業務,常年不在家。她小時候過生日,意外收到了父親從遠方發來的祝福電報,那是在80年代,一個小孩收到遠方父親的電報,會是多么高興和溫暖。父親還陸續給女兒買了許多玩具式的轉筆刀。直到現在,她依然珍藏著那些轉筆刀。父親的用心和愛依然讓她記憶深刻。”
下一篇:避免孩子挑食的方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應對孩子挑食的毛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