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在幼兒園、學校、街坊、鄰里,經常發現有的孩子互相對罵對方的家長,原先見到父母的同事,總是叔叔 、阿姨的叫個不停,現在突然不叫了。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是父母在工作單位、鄰里和他人發生了矛盾,鬧了意見,回到家對家人訴說,無意中讓心地單純、幼稚的孩子聽到了,他們同情父母,想幫助父母,也就不知不覺地參與了大人的事情,產生了上述結果。本來孩子之間親密無間,相處得很好,但隨著大人的事情也隨之而“臭”了,一對好朋友變成了一對小冤家。文明、禮貌且丟一旁,把長知識、懂道理的大好時光消耗在無聊的爭斗之中,這無論對社會、家庭、孩子本身都是有害無益的。
避免的方法很簡單,作為孩子的家長,若在日常生活中,和單位的同事或鄰里產生了矛盾,想和家里的人講話,千萬不要當著不懂事的孩子的面,注意在孩子面前有所禁忌。
1.不可講別人的壞話。童言無忌,孩子聽了會產生負效應,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說一些傷害別人的話,什么某某拿了別人的東西,什么某某吃了別人的宴請,什么某某罵了人,誰怎么怎么壞等等。
2. 不可泄漏別人的隱私。如某個孩子是領養的,某人坐過牢,某人有情人,某人和誰打過架……諸如此類被當事人視為大忌的事,絕對不能特意告訴孩子,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說漏了嘴。
3.和同事不和,切不可通過向孩子訴苦,來發泄自己的怨氣,因為這樣做會讓孩子知道父母受到傷害的那份恥辱、悲傷,就會永遠留在孩子的心中,更不能拿孩子當出氣筒。
4.要正面引導,做出榜樣。家長平時要在孩子面前多說他人的長處,多說別人的優點,多尊重別人,理解別人,為孩子做個接人待物的優秀楷模。
下一篇:如何面對孩子“童言無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游戲幫助幼兒學習自我保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