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多年以前,國學之弱一直為人們詬病:小學生寫不好短文,初中生寫不好書信,高中生寫不出散文,大學生寫不好論文。不少人能熟練地用英語讀寫,卻看不懂文言文。說起西方的文學經典頭頭是道,談到古典四大名著卻一無所知。為此,一些有識之士紛紛感嘆“君子之風”漸行漸遠。
讓人欣慰的是,近年來,學國學正在成為一股熱潮,在小學校園、甚至幼兒園里都時常能聽到誦讀《論語》、《大學》的聲音。有人將這一現象稱為國學復蘇。
國學的優勢自不待言,學好國學的益處也毋庸置疑。當年,在看香港的武俠電影時,十分欽佩黃霑的才情。一首普普通通的曲子怎能寫出那樣古韻悠長的歌詞。字字珠璣,單是讀讀那些詞句,心里都有一種夢回唐朝的感覺。
殊不知,早在多年之前,港臺的小孩子就要學習用古文寫作,就離不開“國學”的熏陶。若非如此,這些孩子長大成人后,又怎么信手寫就“天下英雄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王圖霸業笑談中,不勝人間一場醉”的動人詞句。
國學之熱,早該為之,從傳承文化、培養孩子文學素養的角度上看,我們起步已經遲了。幸好為時不晚,關鍵是該怎樣該怎樣學好“國學”。
搖頭晃腦、滿口“之乎者也”的學習方式已經過時;只求強記、不求甚解的傳授方式也不足以承擔起“國學”復興的重任。所幸,我們驚喜地看到,絕大多數開設“國學”課程的學校沒有把它變成一種單調呆板的形式,而是賦予了它更時尚的內容。
當再一次聽到校園里那些稚嫩的聲音誦讀著“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時,我們的心逆著時光溯源而上,仿佛看到數千年前,夫子育人的場景。
下一篇:家庭賞識中的誤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和孩子一起了解性知識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