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請幫助我,讓我自己做
0~6歲的兒童處于直接經驗時期,所有的經驗應該來自于孩子自己,這個時期從自己的經驗得出的結論,將變成孩子生命的一部分。蒙特梭利經常會說這么一句話:“Help me to do by myself”(請幫助我,讓我自己做)。在她看來,兒童對美好的東西有一種積極的探索和吸收的愿望,他跟隨這個愿望去經驗。有了這個認識世界的良好開端,孩子自然就會發展到真實、自然、內在、主動和積極的認知狀態。
但現實往往是,我們成人認為某種經驗好,就強迫孩子接受。大多數的孩子經過這種強制之后,自我認知的能力被削弱了,他跳不出成人給他設的框框,這就是所謂的“畫地為牢”。所以你先不要急于教給孩子應該怎么做,先讓他自己探索、努力,通過自己的每一個小的開拓,把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發展起來。
你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成為你自己
在美國,我看到很多學校的墻壁上都貼著這么一句話:你一生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成為你自己。說得太好了,讓你的孩子成為他自己,而不是你或是其他什么人,那么你的孩子就會成長得非常好。
有一次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個小朋友對老師說,媽媽說姐姐畫的畫好,我畫得不好。這樣的對白我們并不陌生,我們中的很多人就是在這樣的心理環境下長大的。如果我是他的老師,我會告訴他,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他,也只有一個姐姐,每個人都做他自己才是最好的。
你創造了你的孩子,這個孩子和所有的孩子都不一樣,就因為他的不一樣,才會變得獨特,他才是你的孩子,不是你,也不是別人的孩子。
哭的意義
對于孩子,尤其是3歲以前的孩子來說,哭沒有什么不對的,有時候是一定要哭的,除了外來的痛苦刺激,有時就是內心的苦楚。在后者,哭是孩子調整情緒的方法,這就是哭的意義。所以,我們不要害怕孩子哭,也不要被孩子的哭所控制。
哭是一定要起作用的。我們應該觀察孩子,如果他的哭是因為需要什么的話,就要幫助他表達出來,或者是讓他學會自己用語言表達出來。
有兩個概念,我們一定要在生活中逐漸傳達給孩子:第一,當負面情緒到來的時候,傷心和哭泣都是正常的。第二,哭會幫助我們成長。
該給的自由充分給予,該堅持的規則絕不讓步
如果你3歲的孩子總是想攀爬房間里的沙發,甚至不脫鞋,你會怎么處理呢?是說“寶寶,我們下來吧,這樣很危險,摔跤了也會痛”,還是不去管他?
我的答案是,如果這個高度對孩子來說沒有危險,只是會弄臟沙發套,那么就讓他玩個痛快吧,待會兒換洗就是了。
但是如果在這個房間里人們在開會,寶寶還是要跳上跳下又該怎么辦?
那么,我建議你需要讓孩子確定的是,我們不可以打擾別人。如果你說到第三遍,孩子還沒有聽進去,那就直接抱著他,把他放在另一個地方讓他去跳。
打擾到別人的行為不能做——這是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確的一個基本規則。在基本規則的問題上是不能商量的,要非常清晰而堅定地傳達給孩子,這樣他就會懂得在什么時候應該適可而止。
媽媽愛你,但是這個事情不能這樣做
在公園里看到這樣一幕:頑皮的孩子又惹禍了,他的媽媽怒氣沖沖地斥責他:“你怎么這樣,再這樣媽媽就不要你了!”孩子哭喊著:“媽媽,我不敢了,你就要我吧!”
讓媽媽反感的事情孩子有沒有繼續做,我們無從知曉,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孩子的焦慮和無望。在生命的最早期,安全感是孩子最需要的,他們最擔心的事就是被父母拋棄。請不要隨意地對孩子說我不要你了,這會極大地破壞他的安全感。
我們希望,父母們在每一次出問題的時候能夠蹲下來,看著孩子,對孩子說:“媽媽非常愛你,但是這個事情不能這樣做,媽媽不喜歡。”孩子就會感到,媽媽是愛我的,只是不喜歡我做這個事情,他就不會對自己喪失信心。
下一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父母要觀察孩子的注意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