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6000多年來,漢字承載著中國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結晶和無價的瑰寶。那么,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該如何讓一塊瑰寶得以相傳呢?借此小編想套用一句話“認字,應從娃娃抓起”。
當今的很多幼兒園開設了識字教學,意大利兒童教育家主張,將讀寫算納入幼兒教育,我國的幼兒心理學家教育家也主張幼兒園應有識字教育。日本的博士曾把漢字稱為健腦的營養藥。美國的心理學家在天才發生學的研究成果中指出:有42%的天才男童和46%天才女童是在5歲前開始閱讀的。中國的文壇巨匠魯迅、巴金、錢鐘書等先生,六歲前已讀過很多的古書、名著。可見幼兒識字對孩子的一生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一,先了解“金鑰匙”的歷史
漢字是承載文化的重要工具,是漢語書寫的最基本單元,是記錄漢語的文字系統,并仍然或曾經在日語和朝鮮語、越南語中使用。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擁有4500年以上的歷史。
狹義地說,它是漢族的文字;廣義地言,它是漢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其使用最晚始于商代,歷經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諸般書體變化。秦始皇統一中國,李斯整理小篆,“書同文”的歷史從此開始。盡管漢語方言發音差異很大,但是書寫系統的統一減少了方言差異造成的交流障礙。
第二,“金鑰匙”的適合年齡
一些教學研究和實踐證明,3歲是自然記憶能力和整體模式識別能力的最高峰,孩子能像認識其它物品一樣自然接觸和認識漢字;4~5歲的孩子普遍可以學認字,而且識字速度不比6~7歲的孩子慢。研究還表明,5歲多的孩子能學會漢字的大部分筆畫,并且能運用筆劃分析字形和書寫。
也有一些專家認為,從孩子有圖案識別能力開始,就可以教他們識字了。也就是說,識字教育,在寶寶1歲左右的時候就可以開始了。
TIPS:及早識字,利多?弊多?
有些父母會擔心,這么早就讓孩子識字讀書,會不會影響孩子的發育?會不會讓孩子小小年紀就負擔過重?
事實上,4歲左右是孩子求知欲最強烈的時期,在這段時間為兒童提供知識信息,促使他們主動學習,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能促進孩子求知興趣的發展。其次,從出生到6歲是兒童大腦發育的最佳時期。科學實驗證明,在幼兒時期進行學習會促進孩子大腦皮層的發育,培養出腦細胞質量高、頭腦聰明的人來。因此,3歲左右開始讀書識字并不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
學習識字的關鍵在于應該引導得法,量力而行,不要過分強求,操之過急。強迫孩子學習或是學的過多、時間過長,都不利于他的身心健康和智力的發育。
第三,帶寶寶走進“金鑰匙”庫
幼兒的天性多動好玩,孩子在街頭游玩中,身心都處于興奮狀態,再加上街頭各種各樣的文字形式千姿百態,每認一個字都有新鮮感,從而增強了孩子對認字的好奇心和濃厚興趣。
另外,在街頭上教孩子認字,隨機性大,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每次帶孩子上街都有意識地讓孩子認認字,強化了學習的重復性,有利于孩子對字的記憶,因為,在街頭上許多字相對長久穩定。
在街頭上讓孩子認字,還有一個優點是直觀性和綜合性強。街頭上的許多文字是和實物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每當孩子看到時,總是把實物和文字形式一起認識并存儲到大腦里,這樣,當孩子下次看到實物時,腦子里就會產生連鎖反應,其文字形式及讀音也就會自然而然地反應和流露出來。
第四,握好3眼“金鑰匙”
1、著眼于啟蒙
早期識字教育不是為識字而識字,不是為灌輸知識而識字,識字只是一種手段,其目的應是對孩子進行智力啟蒙。因此,在識字的過程中要著力于發展兒童的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力。對于幼兒日后的發展來說,這些能力的獲得,要比識字本身更有意義。
2、著眼于全面發展
早期識字教育是有意義的,但它只是早期教育中的一個部分,且不是最重要的部分,不能只抓一點,不及其余,顧此失彼。然而,目前有些極端化的識字教育,眼睛只盯住識字而忽視了其余,這是舍本求末的下策。幼兒期最重要的培養目標應該是求得孩子全面、和諧的發展。識字教育不能游離于全面發展教育之外,更不能有損于全面發展的教育。識字教育應是全面發展教育中有機的一環,應與各項教育起積極的交互作用。
3、著眼于情感
不少識字教育只注意孩子認了多少字,而忽略了識字教育的一項非常重要的目標,就是培養幼兒對文字乃至對詞匯對語言的那種愉悅感。若幼兒喜歡文字,樂于自己去翻書,則不但有利于當前的識字教育,而且對他日后的學習也會發生積極的作用;反之,雖然識了字,卻對文字無興趣,甚至抱有反感,則會對今后文字學習產生消極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幼兒對文字是否有興趣,是衡量早期識字教育成功與否的標準之一。
上一頁123下一頁下一篇:粗心每個孩子都有的瑕疵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小游戲玩出絕佳記憶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