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為什么孩子總是“打破砂鍋問到底”?這是一件好事,喜歡質疑、問題多的孩子總是學習得更透徹,因為在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孩子掌握的是“思考的鏈條”。
【親子現場】
案例1:
科內爾·海門斯因其在呼吸和血液等方面的研究做出的突出貢獻,獲得了1938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他能取得如此卓著的成績,和爸爸從小對他的教育是息息相關的。
海門斯的家離北海不遠,爸爸經常帶他去那里劃船、游泳。有一次,他們正在海上玩著,海門斯突發奇想,問道:“爸爸,人類為什么不能像魚一樣生活在海里啊?”
當時,海門斯的爸爸是一位在血液循環和呼吸系統的研究上成績顯著的學者,他耐心地給孩子講其中的原因:“人如果一直潛在水里,就呼吸不到氧氣,因此不可能和魚一樣始終待在水里,但是如果在潛水之前多做深呼吸,在水里待的時間就越長,因為做了深呼吸之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就會減少。這里面的學問多著呢,還等待人們去研究。”
海門斯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還有很多未知數呢!”他默念道,于是下定決心,要做一個像爸爸的科學家,解開大自然和人類的很多謎底。
案例2:
王飛在外人面前很少說話,更別提向別人提問了。他很小的時候,也是一個愛問“為什么”的孩子,他常常會拿“天上怎么會下雨啊”、“為什么會有黑夜和白天的區別啊”、“月亮上有什么啊”之類的問題來問媽媽。
可是媽媽對他很沒有耐心,常常不耐煩地說:“去,去,去!沒看見我在忙嗎?長大后你就會知道了。”王飛為了不惹媽媽生氣,以后就不再問這樣的問題了。
上學之后,王飛有不懂的知識也會拿回家找媽媽請教,媽媽還常常嘲笑孩子笨,說王飛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
王飛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他害怕在學校里向老師和同學提問,會受到同樣的諷刺挖苦,就變得沉默寡言,即使有不會的問題也不提問,在這樣的情緒影響下,他的學習成績也一直沒有起色。
【專家剖析】
質疑是指對各種問題都持懷疑、好奇的態度,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思考,找到問題的答案。問題的存在是思維的起點,當孩子問“為什么”的時候,其實代表孩子在主動思考,如果孩子將這樣的能力用在學習上,往往會取得更理想的成績。
教育家陶行知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質疑是孩子學習的開始,如果孩子早期沒有養成質疑、好問的好習慣,將來就不會有較大的成就。愛因斯坦就是對幾個問題產生疑問,并且自己努力去尋求正確答案,從而在科學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著名數學家希爾伯特是一個善于提出問題的人,在1900年第二屆國際數學大會上,他做了題為《數學的問題》的報告,提出了當時數學領域內的23個問題,這些問題后來被稱為“希爾伯特問題”,對后來數學的發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其實,只要可以提出大量的問題,就說明這門知識充滿生機和活力,如果問題越來越少,則預示著衰亡。
孩子愛提問、愛質疑,正是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外在表現,孩子向父母、老師、書本發問的過程,就是積累知識的過程,因此,孩子的質疑能力很重要。質疑是創新思維的源泉,是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另辟蹊徑、探索新知識的重要途徑。這樣的孩子遇事也會獨立思考。
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重要的不是孩子是否可以得出正確的答案,而是要有一種懷疑精神,對知識保持強烈的好奇心。父母要想讓孩子學到真學問真本領,培養孩子的質疑能力是不可缺少的。父母一定要珍惜孩子的質疑能力,積極肯定和回應孩子的提問,一定避免訓斥、諷刺孩子。父母應該重視孩子的質疑,耐心傾聽孩子的提問,并啟發和誘導孩子自己去解開疑問。
下一篇:寶寶右腦開發的關鍵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著重五點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