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腳斗,俗稱“撞拐”,或“碰膝”, 是以膝蓋碰撞為主的一項對抗性活動。在中國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其玩法是一腿獨立,另一腿盤曲,以手握踝,凸現膝蓋部;在跳躍中碰撞對方膝蓋乃至身體的任何部位,致對方雙腳落地或摔倒,即為贏家。但不可用頭、手、肩等部位參與。主要是男孩的游戲。
腳斗取勝的基本要素是力量,“一力壓十技”。跳躍、撞闖等,要求肌肉單位時間內做功的能力,也就是爆發力,但也需要耐力。雙方爭斗,有時要持續很多回合,往往在體力消耗的最后才出現一蹴而勝的可能。機體要有足夠的能源儲備,有氧代謝還要不斷地提供能量。腳斗手的啟動、沖擊、上跳、下拍等,要有速度,要能夠瞬間完成或改變作用力的方向。此外,彈跳的高度、距離、動作的幅度、范圍等反映運動器官的柔韌性能,和勝負都有密切關系。
由于腳斗是單腿跳動,跳起、前進、沖撞、推搡等,必須要掌握重心的穩定,保持身體的平衡。本體感覺要靈敏,反應要及時,體位的調控要準確。腳斗可以增強身體的平衡能力。
腳斗高手,有攻擊的力量,還要有動作的機動和靈活。避實、就虛,會抓戰機,會用巧勁兒,“一巧撥千鈞”,往往也是制勝的法寶。腳斗,體現了人的綜合素質。
腳斗時,金雞獨立,把突兀的膝蓋骨作為兇猛的武器,威風凜凜,勇往直前。除了力量和技巧之外,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信心和氣勢,可以讓對方在心理上產生氣餒。腳斗,是一項培養和提升“男子氣”的運動方式。
在規則上允許用膝蓋參與的一些格斗性比賽中,腳斗是在支撐身體的那條腿的跳動中進行的。這就遏制了攻擊力,又增加了自身不平衡的因素;用力點和注意力又都集中在膝蓋上,一般不會傷及身體。有些其他的格斗項目,例如泰拳,經常是在格斗中,趁對方不注意,用膝蓋猛撞、肘部猛擊,兇狠而犀利,往往傷及身體。而中國的腳斗,有時也很激烈,但內涵卻孕育著和諧與文明。
腳斗手雅稱為“腳斗士”。近年來,有關部門制訂了相關規則,規范了比賽方法,舉行了全國范圍的腳斗比賽。腳斗,已被列為中國青少年十大經典游戲之一,在一些城市、鄉村,又重新悄然時興起來。
■文/張俊杰教授(北京軍區總醫院)
來源:北京青年報
下一篇:媽媽是寶寶潛能開發的最佳人選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血型不同智力培養不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