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也許在我們大人的世界里,環保還只是一個口號,只是少數人在追趕的“潮流”,或者是商家新一季商品漲價的噱頭。但是想起電影2010,想起最近全球氣候的風云突變,想起我們的下一代生活的未來,環保對于孩子來說,就不是在意義層面上討論的問題,而是每天必須面對的危機,每天深切體會到的感受。前不久,上海、南京的這些南方城市的寶寶就學會了“沙塵暴”這個詞匯,因為他們真切感受到了拒絕綠色的“后果”。當然綠色不僅僅在生態環境,更重要的還在孩子的心里,快樂的童年,這個要求不高,但是實現起來還真不容易。
水泥居多,泥土太少
舟山原 做生意 36歲 孩子5歲
本來想讓孩子跟著他到南京上幼兒園,后來舟先生還是把兒子留在安徽老家了,不是因為沒有能力這樣,只是希望孩子能夠像自己小時候一樣快樂地長大,因為這個,老婆也辭掉工作專職回去帶孩子了。孩子爺爺奶奶在家里還有田地,所以孩子還能參與到種水稻、收割谷子中,或者在地里采一些青菜、西紅柿、韭菜等等。現在每次回去,他都要帶一些綠色蔬菜回南京送給朋友。南京人現在周末喜歡帶孩子去采草莓,但是舟先生覺得,在孩子眼里,這只是一次新鮮的旅行,“城里孩子的世界里還是水泥居多,泥土太少。”舟先生認為。
從他們沒有懂事的時候,競爭就從奶粉的牌子開始了,從他們懂事開始,幼兒園、興趣班……競爭就一天沒有離開過,對于一個孩子來說,這樣的“生態環境”顯然有點糟糕,舟先生覺得孩子就應該從小學開始教育,所以他的孩子沒有上幼兒園,老家是一個大家庭,人很多,姐姐和弟弟的孩子都能和他一起玩,所以根本不缺孩子玩,而且一個村的孩子都很熟悉。“這就是我長大的環境,我覺得很幸福,我希望繼續復制給我的孩子,唯一的缺憾是我不能長期陪他,還要繼續南京的生意。”
行萬里路對綠色理解更深
馬力 出版社編輯 34歲 兒子6歲多
馬力是個旅游攝影發燒友,每年都要自駕游去西藏一到兩次,周六由于喜歡攝影,植物園 、中山陵和玄武湖成為他們一家三口經常光臨的地方。他在自己的版里曬了兒子1歲到6歲的攝影照,他兒子有兩個可愛的小酒窩,在照片上總是陽光燦爛地笑。“在旅游的時候,他每次都玩瘋了!”如果再大一點,馬力會帶兒子去更遠的地方,他覺得兒子只有見到更好的地方和環境,才會更懂得綠色環保這個詞匯的內涵。
幼兒園里的“綠色”已經日常化
鼓樓幼兒園副園長 陳靜
問起與十年前相比,幼兒園在環保教育方面有哪些質的變化,陳副園長說,其實環保在幼兒園已經成為一種常態課程,從小班到大班根據孩子的認識能力,通過各種游戲和活動,環保都穿插其中:比如每年春天種植活動、在自然角(有小烏龜和小花小草)照顧動植物的生活、變廢為寶(幼兒園的很多玩具以及設施都是廢物利用)等等。
“孩子其實對于環保的意識不可能認識那么深刻,但是我們希望他們能形成一種綠色環保的習慣,孩子接觸得早,一些習慣和觀念會影響他的一生。在幼兒園能做到,在社會上就能做到。”陳副園長說。
“如果在幼兒園還設一個心理輔導室之類,那就是幼兒園教師的失職了,因為幼師的一項基本工作就是關注孩子的心靈成長,這與上了中學或者高中是不同的。”陳副園長認為幼兒的心理成長本身就是幼兒園教育的基本工作,就是說作為評價教師的重要一環來實施的,是每天都在事情日常化的事情。 點點周刊記者 李義平
下一篇:該如何回答孩子的死亡問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80后父母的育兒“對對碰”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