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在小孩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們往往不可避免地會被孩子問到一個問題:“我是從哪里來的?”
別看就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若回答得不好,對孩子的性觀念有很大影響。
神話版
“媽媽,我是從哪里來的?”
“寶貝,你從天上來呀,在做媽媽的寶寶之前,你可是小天使呢!”
“天使?就是那個有翅膀,會飛的?”
“是的,天使能看得見人,人卻看不見他們。他們一直在天上,看到人間哪一對爸爸媽媽,喜歡上了,就說,我喜歡他們做我的爸爸媽媽,就可以飛下來了。”
“然后,就鉆到媽媽的肚子里了嗎?”
“對啊,你在媽媽的肚子里很舒服地住著,吃啊,睡啊,玩啊,一天天地長大,長到媽媽的肚子再也裝不下你的時候,媽媽就會去找醫生,請醫生來幫助媽媽將你拿出來,這就是寶寶了。”
點評:對于學齡前的孩子,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對他(她)解釋,但是假如已經6歲以上的話,可不要拿這樣的話來糊弄他們了,因為同齡的小孩會互相交流信息,你應該不希望自己的小孩說出這樣的童話之后,被同學笑話吧?
故事版
“爸爸,我是從哪里來的?”
“爸爸身體里有許多小‘魚魚’,這些小‘魚魚’叫做‘精子’,媽媽身體里有個小‘泡泡’,叫做‘卵子’。當這些小‘魚魚’遇到小‘泡泡’時,都爭先恐后地沖向小‘泡泡’。有個身體最強壯、反應最靈敏、跑得最快的小‘魚魚’沖到了小‘泡泡’跟前,一下子鉆進了小泡泡的身體里。然后,小‘泡泡’和小‘魚魚’共同組成了一個新的細胞,這個細胞越長越大,就長成了寶寶。小寶寶住在媽媽的肚子里,長得越來越快、越來越大,大到讓媽媽的肚子痛了,媽媽使出全身力氣,寶寶也使勁兒往外鉆,然后寶寶就從媽媽肚子里生出來了。”
點評:真實的科學現象加上小朋友可以理解的事物做比喻,這種教育方法是小到學齡前,大到初中生,基本都可以接受。
簡短版
“媽媽,你是怎么把我生出來的啊?”
“媽媽象生蛋一樣把你生出來的啊。”
點評:這樣的回答,很容易引發孩子的連串盤問,比如:“那我也有蛋殼嗎?”“我的蛋殼和雞蛋殼有什么不一樣?”等等,那時還要靠家長們一一耐心解釋了。
提出性問題 誠實答孩子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各樣的資訊已將人們完全包圍。孩子也經常在媒體或流行文化(如電子游戲和電影)中接觸到遺傳、繁殖或生殖等概念。
大部分5 歲左右的兒童能夠知道動物和人類的子代,來自同種親代,能夠判斷孩子與父母在生理而不是心理特征方面相似。
一些研究也證實,對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的孩子進行指導,以豐富他們的生命遺傳和繁殖的概念,是完全可能的,而且非常有效。這不僅能夠促進學前兒童科學生物概念的發展,且還會為他們日后的生物學學習打下基礎。
指導專家
廣西中醫學院性醫學教研室 史宏 教授
下一篇: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聰明和勇敢哪個決定成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