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近些年,“賞識教育”很受家長追捧,許多家長天天把表揚的話掛在嘴邊,以此來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但最近,美國一部育兒新著研究認為,過多表揚不利孩子成長,會令孩子產生消極情緒,使孩子不再努力鉆研、不愿承擔風險、自我激勵也更少。
有許多父母,尤其是年輕的父母,一味相信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實際上,太多的鼓勵就像太多的糖一樣,“吃”多了孩子會“得病”。
引發反感和不安
孩子對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清楚得很,不具體、帶有“哄騙”性質的表揚,會讓孩子懷疑父母這樣夸他是有目的,很虛假,易引發反感和不安,產生抵觸心理。
令孩子受不了批評
超乎尋常的夸獎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覺得自己就是最好的或自己做事永不會錯。這樣當他受到老師和小朋友的批評時,會受不了。
妨礙孩子內在責任感的形成
如果孩子是為了贏得夸贊而去刻意表現,好行為依舊缺乏內在動力,會削弱孩子責任感的形成,甚至孩子會因此變成一個“小兩面派”,大人看得見的時候是積極、無私的,大人看不見的時候就變成自私和惰性十足。
生成“凡事先講條件”的秉性
有的父母為強化孩子的好行為,經常投其所好地用孩子喜歡的東西來“籠絡”他。這種行為一旦形成習慣,會削弱孩子從做事的過程中獲得快樂,并讓他養成做什么事情都會索要“獎品”的毛病。
賞識孩子五竅門
偶爾表揚就可以 表揚帶來的“喜悅度”,常跟表揚的頻度成反比。因此,當孩子的好行為逐漸鞏固后,就不必經常表揚了,免得表揚成為“雞肋”。
更多使用“身體語言” 孩子越大,感覺得到父母親密的“身體勉勵”越難,因為很多父母會覺得孩子大了而羞于用摟抱、親吻這樣的表揚和鼓勵方式。其實可使用更巧妙的身體語言來說明“你真棒”,如使用更有默契感的手勢和動作,對孩子眨眨眼睛、豎起大拇指。
幽默的暗示效果更佳 表揚方式要有新意,不易使孩子產生厭倦感,如孩子把自己的房間收拾得很干凈,可以對他說“是哪個小巫師騎著掃帚把這里收拾得這樣干凈”,會在強化孩子好行為時,讓他沒有心理壓力。
擅用“表揚日記” 口頭表揚會飛快地消失在記憶深處,物質鼓勵也會變成“普通的東西”,讓孩子記不起來因為什么而得到褒賞。而為孩子記“表揚日記”,可加注家長的話語,會使表揚更具體、更經得起回味。
鼓勵中夾雜“巧妙的批評” 在鼓勵性的話語中夾雜對孩子不足的巧妙批評,會讓孩子對自己的不足有充分的認識。如孩子收拾玩具時,只把玩具胡亂扔進大箱子里,可以對他說:“你把所有的玩具都送回了家,做得很好,但它們有不同的‘睡覺方式’,你讓它們回到自己的房間了嗎?”這樣引導孩子注意將不同玩具“各就各位”,也就提高了“表揚的標準”。
下一篇:金融危機令英國孩子學理財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