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wǎng)站!
周周和思思在樂樂家玩,她們一起聽著音樂跳舞。周周和樂樂手拉手模仿電視里面跳交誼舞,周周圍著樂樂轉(zhuǎn)圈,開心得不得了。突然,我發(fā)現(xiàn)思思不見了,我問思思媽:思思呢?思思媽起身一看,原來思思躲在臥室里,撅著嘴、皺著眉,眼淚在眼眶里打轉(zhuǎn)轉(zhuǎn)。她一定是覺得周周和樂樂在跳舞,她被排除在外,她因此而感到失落,一個人躲在臥室生悶氣。
我蹲下來問思思:“你是不是想跟周周、樂樂一起跳舞呀?”思思點點頭。我給她打氣,“那你去找她們呀!”思思媽附和著說:“是的,你去找她們玩。”思思猶猶豫豫站起身走了出來,很想開口又擔心被拒絕的樣子。我再次給她打氣,“你說呀,她們會和你一起玩的。”最終,思思還是沒能鼓起勇氣,默默地站在一旁不吭聲。我對周周和樂樂說:“思思想和你們一起跳舞,可以嗎?”周周停下來,拉住思思的手說:“來,我們一起來跳舞吧。”在周周拉起思思手的一瞬間,思思的臉立刻由陰轉(zhuǎn)晴了,三個孩子玩到了一起。
思思在人際交往中缺少一種主動性,看到別人玩到了一起,她覺得自己被孤立了,心里很失落。她很想?yún)⑴c進去,但是鼓不起勇氣,等著別人來找她。其實很多孩子都像思思這樣,在人際交往中尤其是在一個團體中處于被動地位,不會主動加入其中。
我們幼兒園有一個孩子,在家里話很多,和熟悉的小朋友也能玩到一塊,但是在幼兒園參加集體活動時就游離于團體之外了。她對集體活動很有興趣,但不敢加入進來。小朋友結(jié)伴玩耍的時候,她在一旁眼巴巴地看著,滿臉羨慕,小朋友來邀請,她會欣然加入;但是如果別人不邀請,她從不主動加入。在幼兒園里,幾乎每個班都有這樣的孩子,他們并不是特別膽小的那種,也不孤僻,他們就是比較被動,他們想加入到團體中來,但從來不會主動出擊,只是等待別人來邀請他。
主動交往是一種能力,尤其是在一個團體中,迅速適應這個團體,和團體中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而不是成為團體中一個被忽略的對象,這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很多孩子都缺乏這種能力,究其原因,是因為孩子缺乏一個真實的“社會”,缺乏鍛煉的機會。孩子參加團體活動的機會不夠。除了幼兒園,孩子在家里很少有機會參與多人的活動,有時就算參與,家長也免不了會介入。大多數(shù)情況下,孩子是跟一個或兩個同伴玩,甚至一個同伴都沒有。而在很多傳統(tǒng)的幼兒園,老師喜歡過早介入到孩子當中,比如玩一個游戲,老師會安排張三當什么、李四當什么、王五當什么,孩子只有被動接受的份兒,沒有彼此協(xié)商和合作的機會;孩子有沖突,老師唯恐出亂子,立刻過來“調(diào)停”……所以,傳統(tǒng)的幼兒園并不是一個真實的小社會,而是一個有人監(jiān)督、管理、調(diào)停的群體,孩子在這樣的群體里,總是被安排、被管理、被協(xié)調(diào),無從鍛煉其主動性。
對于孩子來說,怎樣的團體才是一個真實的小社會?一個自由的、平等的、沒有大人介入的團體才是真實的社會。比如在大人聚會的時候,各自帶上自己的孩子。大人玩大人的,孩子玩孩子的,大人不介入到孩子當中,大大小小的孩子在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里,打打鬧鬧、玩耍嬉戲,哭的哭、笑的笑。這就是一個真實的小社會。
我就在我家周圍努力地給周周營造一個這樣的小社會,我和身邊一些熟悉的、開明的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把我的教育觀“灌輸”給他們,讓他們的教育方式和我保持一致。一有機會就“召集”三四個甚至更多孩子在一起玩,而家長們除非必要,否則不介入到孩子當中。
人是“社會人”,離不開社會交往。一個不夠主動的人,就難以獲得和別人交流的機會,難以架起發(fā)展人際關系的橋梁。家長們要注意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真實的“社會”,盡量少介入孩子,鼓勵孩子主動和他人交往。
重點提示:
主動交往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在一個團體中,要想迅速適應這個團體,就必須和團體中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而不是成為團體中一個被忽略的對象。很多孩子都缺乏主動交往的能力。
很多小孩在人際交往中缺少一種主動性,看到別的小孩玩到了一起,他覺得自己被孤立了,心里會很失落。其實孩子很想?yún)⑴c進去,但是鼓不起勇氣,他等著別人來找他。但是小孩們正玩得開心,根本無暇也沒有能力顧及其他小朋友。
父母應該在培養(yǎng)孩子主動交往能力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有機會就“召集”三四個甚至更多孩子在一起玩,給孩子一個自由、平等、沒有大人介入的“孩子的社會”,鼓勵孩子主動和他人交往。
下一篇:讓孩子從約定中找到樂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像維生素一樣不可缺的兒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