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危機從何而來
1.學業缺乏適應男孩的考核標準。應試制度確實更適合于善于背誦和表達的女生,比如男孩子對歷史的愛好和廣泛的涉獵,語文是考不出來的;比如男孩普遍動手能力超強,玩具電器拆了裝,這些考試不考,但做工程師、設計師、物理生化學家做實驗很需要;所有擔風險的事情考試是沒法測試的,但是干事業、改革、創業、突破無一不需要擔當風險。男孩的這些素質和優勢無從衡量,甚至完全被忽視。
2.學校里不分性別的教育方式。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是男孩特有的天性,但我們的學校往往要求孩子端正坐姿、規矩站立,而遠足、春游類的活動也因為安全問題,被請出了學校的大門。
3.潮流危機。中性化的潮流風靡當下,超女快男一波波的勢頭,讓人越發迷惑,為什么現在的男孩沒有個男孩樣了。
4.心理危機。研究表明,從嬰兒時期起,男嬰比女嬰就更容易煩躁。日常生活中的一點點改變或者媽媽、爸爸稍微嚴厲一些的口吻,都可能使小男孩變得更煩躁不安。若是遭遇離婚等家庭變故,男孩則更容易把脆弱的感情隱藏于心底,通過其他途徑發泄,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男孩更容易有網癮了。
5.家庭危機。大多數的男孩都面臨這樣的家庭,嬌寵、溺愛、伸手就能得到。“在課堂上批評了孩子不愿意分擔教室清潔工作,沒想到第二天孩子就把父母請到學校來解釋,孩子為什么不干活,”一位老師說,勇于承擔、責任心強、處事大度的品質在現代男孩的身上很難找到。
親子
1.給予孩子多重肯定。在上學之前,就開始設法幫助孩子確立滿滿的自信心吧!這方面可以學習天才寶貝的做法——舉手一定要高高舉過頭頂,孩子每做完一件事情,無論結局如何,都要附上一句:“你真棒!”自信往往來自于小細節。
2.母親要自我反省。像金寶貝楊家坪中心的一位老師說的那樣,媽媽們更喜歡有安全感、沒有危險,沒有競爭和挑戰的生活,作為女性特征這沒錯,但在育兒過程中,這會極大地羈絆住孩子的發展。在中心,一有寶寶摔倒了,媽媽永遠比爸爸更快地把寶寶抱起來。并且大聲斥責孩子:“叫你不要跑,你不聽!痛不痛,說,以后還敢不敢跑?!”此刻,孩子的內心脆弱且充滿挫敗感,媽媽的斥責等于是在孩子的傷口上撒鹽。孩子就這樣一次次沮喪地說“不跑了,”“不敢了”“不頑皮了”,也一點點地失去了挑戰困難的勇氣,失去自信心,失去競爭力,變得膽小怕事。
3.父親要參與到育兒活動中來。德國著名幼兒教育專家福祿培爾曾經說過:父親一句鼓勵的話是孩子人生的一粒種子,由此將生長出一棵開滿芳香花朵、結滿累累碩果的生命之樹。父親可以幫助孩子確定性別角色,尤其是男孩。男孩子從父親身上得到的是一種男性應該如何待人接物和處理問題的基本模式,例如男孩在4歲前如果失去父親,他們就會缺乏男性化氣質,在性別角色發展中傾向于女性化。“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經常會舉辦家庭親子活動,并且一定要積極地邀請父親參與進來的原因。”培正逗點早教中心的負責人說。
4.捕捉男孩細膩的情感。一位母親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一天晚上,我和兒子他爸正在看電視,突然,兒子拿著一個他自制的飛機模型給他爸爸看。當時他爸看電視看得正入迷,他瞅了一眼兒子的飛機模型,“哼”了一聲表示看見了,就不再理兒子了。
當時,兒子臉上的表情很失望,也很痛苦,但我不知道如何去幫助他。后來,兒子不再像以前那樣活潑了,連兒子的老師也發現了兒子的變化,便問我:“你們家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我知道,那一晚上,我們對兒子的飛機模型不理不睬,使他受到了很大的傷害。事實就是這樣,我們總是覺得女孩有很多纖弱的神經細胞需要維護,而往往對男孩采取了命令、忽視的態度。
5.給男孩時間。不管是入學還是進入幼兒園,對于男孩子來說都是最好的禮物。而男孩自身的成長,也要以時間區別對待。6歲以前的男孩,如果過早進行挫折教育,往往得不償失,這個時候的男孩和女孩一樣,渴望親密關系,待男孩到了6歲以后,適當的挫折教育對于男孩來說卻是一味良藥,但媽咪要學會“善后”,用肯定讓孩子體驗成功。這對于男孩的自信是十分重要的。
下一篇:把數學意識注入孩子的腦中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長該阻止孩子體驗危險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