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明明心里深愛著孩子,為什么還要一次次輕易地否定孩子,傷害他?輕易地否定只會關閉孩子心中情感的大門,他的心事,他的快樂或傷感都不會輕易再對父母敞開。孩子做錯什么是難免的,這是他成長所必經的階段,不要因為孩子一時的錯誤而否定孩子,鼓勵孩子也能讓孩子進步,而且還能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何樂而不為呢?
先來看一個小故事。
婷婷準備參加一個繪畫比賽,當她把這個想法告訴媽媽時,沒想到媽媽卻表示反對。婷婷很不理解,問媽媽:“為什么我不可以參加?”“就你那水平,哪有參加比賽的資格!”媽媽一臉的不屑,婷婷覺得這次比賽很重要,她試著勸媽媽:“我覺得我畫得很好,而且班里的同學們都說我畫得好,連老師也推薦我參加。”媽媽卻毫不理會地訓斥道:“那是老師給你面子才這么說的。這么大的比賽,比你強的人多的是,你拿什么跟人家比?你去參加比賽不是自找羞辱嗎?”聽了媽媽的話,婷婷不禁有點動搖,怯怯地說:“是這樣的嗎?”“知道自己不行就對了,好好地學畫畫,別整天想著比賽,還不會走呢就想跑。”對自己一向很有信心的婷婷聽了媽媽的一番話,頓時失去了自信,那次比賽她沒有參加,而且對畫畫再也沒有興趣了。
婷婷的例子告訴我們,父母不可以否定孩子,否則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破壞孩子的人格完整。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父母總是在否定孩子,愛用自己孩子的短處與別人家孩子的長處比較,他們的口頭禪是“你瞧人家!”長此以往,在否定中長大的孩子,在日后的生活中對別人總是充滿敵意,而且容易自暴自棄。
但孩子畢竟是孩子,有他自己成長的規律。有時,孩子會向父母提出各種五花八門的問題,比如說“大樹是不是吃了大地媽媽的奶長大的?”“我是不是從土里長出來的?”面對孩子的各種天真的問題,很多父母不是認真解答、引導,反而覺得孩子很煩,總是說一些“謬論”,甚至粗暴地否定孩子。
其實,父母們不應該這樣做,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對事物的看法由于受到自身知識經驗、思維水平等的限制,必然帶有他們獨特的心理特點,成人往往不能理解進而否定孩子。在這種情況下,父母不妨換一種角度,不再以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看待孩子的言行。這時,父母就會發現孩子的“謬論”中有許多閃光點。孩子看到把種子埋在土里會長出很多果實,于是把好吃的也偷偷埋起來。這無可厚非,家長應該給予支持和適當的幫助,耐心地教育孩子為什么好吃的不會發芽。這有利于培養孩子對知識的探索欲,而這種求知欲的培養對孩子來說又是很重要的。
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家長需要有一顆童心,才能和孩子有共同的語言和交流點,才能把握教育良機。如果家長總是以成人的眼光看孩子,就會扼殺孩子的天性和創造性,使孩子失去自信,成為一個沒有主見,規矩而古板的“小大人”。
經常否定孩子,會打擊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要想培養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不要破壞孩子的形象,應該從孩子的角度把父母的感受說出來。比如說,當孩子寫錯了一個字,父母不要說:“你真笨,連這么簡單的字都會寫錯。”這就等于先給這個孩子下了個定義,而孩子是不自知的,他會從大人的否定中得出“自己是個笨蛋”的結論。那么走到哪兒,他都會認為自己沒出息,反正大人已經為自己設定了標簽。與之相反,父母可以這樣說:“這個字應該這么寫,你看,這樣就對了……,那是個錯別字,可以組別的詞……下次再寫就會注意了吧?”這樣的效果肯定比一味否定孩子強。
孩子和父母一樣,也需要自尊和自信,這對于孩子形成健全的心理是十分必要的。那些經常遭受父母否定的孩子,通常長大后會變得猶豫、怯懦;而那些自幼就受到父母積極肯定和鼓勵的孩子,做事往往干脆利落,充滿自信。所以,父母一定不要常常否定孩子,以免給孩子幼小的心靈上留下陰影。
下一篇:呵護并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我們為什么要讓孩子自主玩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