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和諧社會的基本道德價值取向。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愛心和同情心。幼兒若常懷感恩之心,不僅能培養其與人為善、樂于助人的品德,而且對其今后和諧人際關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目睹當今的孩子,大多只知道一味地向父母、他人索要,卻從不知道要感恩。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首先,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苗中的獨苗,從小到大,長輩們給予他們的太多,以至于他們覺得長輩們的付出是理所當然。其次,社會感恩教育的缺失。在對孩子的培養上,不少家長只片面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而忽視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就幼兒園來講,在幼兒園課程里面,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的內容就很少,再加上幼兒教師本人也缺乏這方面的教育意識。此外,孩子們在現實生活中接觸到的種種沒有感恩之心的事實,也對他們產生負面影響。
感恩教育應滲透于生活中,應從發生在幼兒身邊的小事教起,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一言一行中潛移默化地學會知恩和感恩。它需要多渠道、多方位、循序漸進、潛移默化進行。
對幼兒實施感恩教育可以以主題活動為載體。小班的幼兒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聽說能力,這個階段主要讓幼兒對家長、對自己有所了解,教育主題內容可選擇對一些比較親近的人及自我的認知;中班階段的幼兒,對主要接觸者有近一步的親近情感,能關心同情他人。這個階段主題內容應完成由識恩知恩到關愛別人報答別人的改變;大班階段的幼兒,各方面的發展又進一步成熟。對于這一階段的幼兒,重在培養他們關愛他人,同時還要讓他們了解為了他們幸福生活而付出勞動的人們,對關愛過自己幫助過自己的家鄉、社會、祖國等進行感恩與施恩的情感教育。
實施感恩教育要以節日活動為契機。節日是人類日常生活中的精華,是我們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反映了民族的傳統習慣和道德風尚,其中蘊涵了許多深遠的教育內容。挖掘節日內涵,有目的有選擇地把感恩教育融入節日活動中去,激發孩子對生活的美好情感和感激之情,是對幼兒實施感恩教育的有效形式。如每年的“教師節”、“老人節”、“母親節”、“父親節”等都是開展感恩教育不可錯過的良機。
實施感恩教育幼兒園與家庭要密切配合。幼兒園要經常提醒、引導家長們在家里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孩子們的愛心不用刻意培養、教育,因為真正的教育是融合于生活之中,不著痕跡的。作為家長要注意培養幼兒的感恩意識,有針對性的抓住幼兒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進行積極的正面引導,促使其感恩意識的逐步形成。作為父母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幼兒做好感恩表率,如常帶孩子回家看望父母、照顧老人;當孩子在生活中幫助父母時,父母要及時的表示感謝,使其體會到施恩的快樂。
實施感恩教育要充分利用好社會資源。社會環境蘊涵著豐富的教育資源,社會是感恩教育的肥沃土壤,我們應當充分挖掘和利用這一資源實施感恩教育,如帶幼兒參觀家鄉的名勝古跡,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帶幼兒去參觀環衛工人或交警工作的場面,激發幼兒對他們的感激之情。同時鼓勵幼兒參與各種愛心募捐、慰問敬老院的老人、參加植樹等有意義的社會活動,培養幼兒施助于人的快樂,從而達到回報家人、回報社會的教育目的。
我們相信,通過感恩教育,那些學會感激、常懷感激之心的孩子將會在人生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有力的腳步。(微山縣西平鄉中心小學 魏偉 姜秀磊)
下一篇:“天才寶貝”成長記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童年交往能力決定成年生存能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